一段时间以来,上海12345市民服务热线持续收到上海市闵行区部分家长的投诉,称孩子学校正在推广使用的一种“智慧笔”让他们烦不胜烦。这种笔被开发用于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并进行数据分析后与家长共享。初衷是好的,但在实际运用中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尽快予以调整。(5月27日上观新闻)
“智慧笔”本该大受欢迎,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首先,“智慧笔”需要配套使用数字化教学专用的教材和本子,而普通的教材和本子平时也会用到,这就相当于给学生书包“增负”,让孩子每天要背两套教材和本子,有孩子的书包都达到了几十斤。
其次,使用“智慧笔”要下载一款名为“一教一学”的APP,由于智慧笔的采集还不够稳定,“一教一学”APP显示的作业情况和准确率也不够准确,家长还是得翻看练习册、练习本来检查。有时家长回家较晚,孩子需要做作业,就要通过蓝牙与笔配对连接,家长还要给孩子配台手机让他自己操作,这还可能进一步让孩子依赖电子产品,衍生沉迷网络等问题。
此外,“智慧笔”笔尖处有摄像头,会采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依照《个人信息保护法》,未成年人的信息属于敏感个人信息。收集、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明确、合理的目的,并应当与处理目的直接相关,采取对个人权益影响最小的方式,不得过度收集使用。将对学生的监督通过“智慧笔”伸向笔尖纸头,是否有过度收集学生个人信息之嫌?再者,对学生学习进行“严密监控”,让学生感受到无处不在的监督,也可能让其失去认真学习的“内生动力”,把学习、完成作业当成了“差事”。
虽然当地推行“智慧笔”的学校并没有收费使用,但学生如果弄丢或损坏“智慧笔”,也要交纳500元的赔偿金。所以,还要防范学校、教师被商业利益捆绑,成为“智慧笔”等商业产品的“代言人”,让教学秩序和教育管理被金钱、铜臭“裹挟”,损害学生与家长的权益。
更重要的是,在教育实践中,绝不是越数字化越“先进”,越数字化越“有效”,使用不当或过度使用,反而会带来负面影响。数字化是要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应该缓解焦虑,而不是制造焦虑。
近年来,教育部门多次针对相关情况发文,明确提出要加强数字化教育资源进校园审核监管,严禁以信息化教学或分班教学为名,强制或变相强制学生购买平板电脑或教育APP,要求严格审查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等。这正是因为看到了教育数字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而做出的及时纠偏。
对于“智慧笔”,在哪种场景适合应用,“智慧笔”能够发挥多大的正向作用,如何完善与优化相关功能,除弊兴利等等,有必要进行重新评估及不断改进,需要教育部门、学校严格把关,制订相应的标准,要防范其遭到滥用、错用等。“智慧笔”不能成了加诸于学生身上的“电子镣铐”,不能把“智慧”用错了地方,不能让“智慧笔”成了“添堵笔”。(戴先任)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