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广网报道,近日,有消息称江西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一女游客登山时因山上天气变化,失温去世。据辖区警方工作人员回应,初步了解为失温导致。
自从户外运动成为时尚以来,有关安全风险问题就常常出现。梳理这些事故的发生脉络,可以发现缺乏常识和准备,低估风险往往是悲剧发生的重要原因。
户外登山本就具有相当大的风险,必须对风险有足够的预期。比如,户外登山多在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交通不便、基础设施也不完善的区域,本来就容易出现意外。山区急剧变化的天气,不期而至的雷电雨雪、滑坡、泥石流、地震、塌方、雪崩等情况,甚至还有野生动物的袭击,这些都是带来意外、放大意外的因素。
由于条件限制,在意外出现后也很难进行及时有效的救援。如果对这些情况认知不足,那么就必然容易出现莽撞的行为,放大侥幸的心理,以至于出现悲剧后果。
必要的准备是,户外参与者应该知晓目的地的具体信息。有些户外运动者简单地将登山地所在的城市气象信息等同于登山区域的气象信息,忽视了特定小区域的气象状况,以及变动的复杂性和极端性,自然就容易准备不足。
冲动的行动来源于对危险的不了解,根本不知道危险在哪里,也不知道危险有多大。此次遇难者选择的“反穿”(反方向穿越一种线路)难度就更大。
现实中,不少户外运动爱好者空有爱好,但缺乏专业知识和能力。他们没有经历必要的培训和技术训练,也不知道应对原则和方法。比如通用的“STOP原则”,即Stay(待在原地)、Think(思考)、Observe(观察)、Plan (计划)。
同时,一些户外登山爱好者也缺乏对气象、地形、地貌与风险关系的了解,不知道在面临迷路、受伤、坠崖、失温等危险时的防范和应对之道,这都放大了自身风险。
从目前的信息看,遇难者走的是非景区开发的户外穿越线路,在景区管辖范围之外,爬的是“野山”。近年来,爱好户外运动又不喜人多的人越来越多地选择非景区野游,在非景区的徒步穿越、登山越野也越来越常见。这就不可避免地面临更大的风险。
相比正规景区有完善的安全设施和严密的安全管理,“爬野山”在这些安全保障方面几近于无。无论知识储备、专业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都对组织者参与者有更高的要求。如果缺乏常识和足够的准备,如果组织者不合格,无异于自蹈险地,承受着自己不应该承受、也没有能力承受的风险。
要遏制和杜绝这些悲剧的发生,户外活动参与者、组织方和管理部门都不能缺席。
对于户外活动参与者而言,首先需要敬畏大自然和敬畏生命。是否登山、如何登山和与谁同行登山是大有讲究。这就要求对登山等户外运动有清晰的认知,有足够的知识和能力储备,对自己也要有清晰的认知。特别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要有怎么准备都不过分的心态。
对于组织方,要真正承担起责任来。要有风险评估、要有专业人员配置、要有严密的制度和计划、要有应急预案,更要有责任心和敬业心。
对于管理部门,要做好制度法规的构建和保障,要有对市场主体的督导和监管,要进行户外运动知识的科普,要有预警信息的发布,也要有必要救援体系的完善。
唯有如此,方能预防相关悲剧的发生。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