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读懂“手机变砝码”背后的消费期待

2024-05-23 11:40:42    工人日报

“‘手机变砝码’,以后买东西再也不用担心‘鬼秤’了”——据5月21日《工人日报》报道,近日记者调查发现,不少消费者遇到商家使用电子秤称量商品时,会选择将手机直接放上去当场测试,观察电子秤显示的重量是否与自己手机重量相符,从而快速、准确地通过误差多寡初步判断是否遭遇了缺斤少两的“鬼秤”。

近日,江苏连云港、南京等地农贸市场曝出“鬼秤”,网红打假博主遭市场和商户抢夺手机事件,让“鬼秤”话题再次引发关注。公平交易是市场经济基本原则,准确计量是公平交易的前提,商家暗中操纵电子秤不仅有损商誉,更构成对消费者权益的侵害。在这一背景下,有消费者想出了“手机变砝码”的办法,这是消费者试图靠自力救济、维护自身权益的积极作为,或将一定程度形成对缺斤少两行为的有效遏制。

当然,消费者个人能力毕竟有限,商家造假的花样却可能层出不穷,“手机变砝码”也有一定弊端和局限性。比如,部分消费者担心,如果频用此法,可能会招致商家不满,甚至使消费者遭到商家语言和肢体上的暴力攻击。可见,单凭消费者努力去净化消费市场并不现实。在“手机变砝码”的狂欢背后,有关方面应读懂消费者对市场环境的更深层期待,其中不仅有对公平交易的追求,更有对市场监管体系的信任。

“手机变砝码”看似是“创新”,其实更像是消费者迫于无奈的一种选择。如何构建一个更公正、透明、有序的市场环境,让消费者真正放下心中顾虑、放心消费,是“手机变砝码”“网红打假”等事件热度过后,有关方面需要认真反思的地方。

针对缺斤短两现象,虽然有关部门已制定相关规范流程,但执行中仍存在监管不到位、执法不严等问题,因而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处罚有关商家。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计量器具管理制度,确保市场上计量器具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此外,有必要建立、完善快速高效的投诉处理机制,更好地延伸监督触角,激励更广泛力量维护市场公平正义,形成悬在商家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在“鬼秤”治理链条上,多个社会经济参与者都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多方齐心协力,共同打击这种欺诈行为,才能彻底遏制“鬼秤”泛滥,从而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社会诚信体系。 (弓长)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充分挖掘释放乡村消费潜力
下一篇: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