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谨防非法“代理维权”陷阱

2024-05-22 11:20:12    经济日报

“征信修复”“优化债务”“停息挂账”……近期,中介化、职业化的涉金融领域非法“代理维权”现象有所抬头,已成为金融机构贷后环节新的风险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近期提醒广大消费者,应通过正规渠道表达诉求,依法理性维权。

代理维权旨在帮助金融消费者通过正规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然而,非法“代理维权”则是以“维权”之名行“牟利”之实。不法分子常常伪装成各类“咨询公司”,向消费者收取高额手续费、咨询费,并教唆消费者编造误导销售、暴力催收等情节,向金融机构发起大量不实投诉举报,严重扰乱正常金融市场秩序。

近年来,金融监管等部门采取措施,集中整治非法“代理维权”,但此类金融黑灰产乱象隐蔽性较强、违法成本低、市场有需求,短时间内难以彻底根治。非法“代理维权”之所以呈现高发、反复趋势,也与部分消费者法律意识淡薄、金融知识欠缺有关。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面对逾期等问题,很容易被非法“代理维权”制造的焦虑所蒙蔽。另外,目前打击金融黑灰产违法犯罪的法律法规不健全,给公安机关立案带来了阻碍。

打击非法“代理维权”,重在堵“偏门”、开“正门”。金融监管部门应引导金融机构畅通投诉机制,优化贷后管理服务,这是阻断非法“代理维权”利益链的关键一环。金融机构应把消费者诉求放在首要位置,及时解决问题,最大程度让消费者远离不法分子侵害。此外,还应强化法治建设,明确对此类金融黑灰产的处罚机制,持续对非法“代理维权”保持高压态势;加快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建立资源共享、数据互通机制,切实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王宝会)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大市场为世界提供大机遇
下一篇:为见义勇为者撑腰鼓劲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