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挖苦求职者被封号”并非小题大做

2024-05-21 10:57:29    工人日报

“这只是押金,还不是学费,就拦住你了,你还能做成什么事?”据5月19日《法治日报》报道,在某网络招聘平台,求职者竟遭招聘企业挖苦。平台将企业封号处理后,企业诉至法院。近日,北京互联网法院审理了这起案件,判决驳回企业的全部诉请。

或许在一些人看来,上述挖苦算不上有多伤人,为此将招聘企业封号处理,似乎有点小题大做。实际上,求职者对押金心存疑虑并开口询问,是其个体自由,招聘者借此挖苦求职者,显然逾越了言论自由的边界。而现实中,“押金、保证金”陷阱在求职市场确实较为常见,一些招聘企业、不法分子借此为求职者“挖坑”,求职者对此十分警惕,也是防范意识较高的一种体现。

挖苦求职者,其实是求职市场乱象的一个缩影,现实中诸如对求职者百般刁难、询问求职者婚育状况、毫不遮掩地搞职场歧视等现象屡见不鲜,求职者苦不堪言。此番事件再次给广大招聘企业敲响了警钟,提醒企业在招聘过程中要时刻尊重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平等对待劳动者。相关部门则要加强对招聘企业的监管,畅通求职者维权渠道,降低维权成本,营造良好的劳动用工环境。

近年来,网络招聘市场规模持续扩大,也暴露出不少问题。如本案原告在网络招聘平台发布超出经营范围的岗位信息、发表贬损求职者的不当言论等,还有一些不法分子浑水摸鱼,假借招聘之名收集应聘人员简历,再高价卖给培训机构并收取佣金等。

因此,规范网络招聘市场迫在眉睫,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求职服务机构的监管力度,在明确其相应资质的基础上,依法依规惩治涉嫌虚假宣传、侵犯求职者合法权益的无良就业服务机构和招聘平台。移动互联网时代,网络招聘市场不能成为求职者的“就业陷阱”“权益黑洞”。只有进一步规范网络招聘市场秩序,才能让网上求职的体验更好,让网络应聘真正成为就业的好帮手,实现就业服务机构、求职者、用人单位的多赢。 (戴先任)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在迈向现代化的道路上守望相助、携手共进
下一篇:“鲜花经济”里的消费新蓝海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