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陪伴师真能伴儿童成长?

2024-05-17 10:46:58    广州日报

近来,“儿童成长陪伴师”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据了解,这份新兴职业的从业者大多是年轻人,主打一个“陪伴”,在陪伴中观察孩子的习惯并引导调整。但目前人社部尚未对这一职业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

仔细推敲,儿童成长陪伴师尚处于“成长阶段”,“发育”还不完全。一来,作为新生事物,儿童成长陪伴师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与行业标准,求职者鱼龙混杂,能否真正对孩子做出好的引导和示范,仍要打个问号。二来,作为一份需要长时间和孩子打交道的工作,有些机构本质上做的其实是学科辅导,这种借机打擦边球的行为尤须警惕。事实上,对于校外培训已有相应的管理与处罚规定,借着“成长陪伴”的名义入户早教,就涉嫌违规。如此行为,游离于监管之外,难免会助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给“双减”工作带来干扰,也背离了教育与陪伴的初衷。

必须承认,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这份工作乍一看像是生活保姆,细究又包含孩子的“三观”树立、习惯养成等方方面面,既能分担父母带娃压力,又有“高附加值”,称作“成长陪伴”,倒也贴切。倘若能够朝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或将大有可为。但儿童成长陪伴师能否替代家长的陪伴,甚至将家政、学校、家长三者的职责想当然地“合而为一”?答案自然是不能。于法于规,儿童成长陪伴师不可变身为“学科教育”;于情于理,也不可替代父母的陪伴。(赵萱)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提升重点领域安全保障能力
下一篇:下饭!这是一条冒热气、有香味的评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