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儿童成长陪伴师”在社交媒体上被热议。据了解,这份新兴职业的从业者大多是年轻人,主打一个“陪伴”,在陪伴中观察孩子的习惯并引导调整。但目前人社部尚未对这一职业有明确的定义和分类。
仔细推敲,儿童成长陪伴师尚处于“成长阶段”,“发育”还不完全。一来,作为新生事物,儿童成长陪伴师缺乏明确的准入门槛与行业标准,求职者鱼龙混杂,能否真正对孩子做出好的引导和示范,仍要打个问号。二来,作为一份需要长时间和孩子打交道的工作,有些机构本质上做的其实是学科辅导,这种借机打擦边球的行为尤须警惕。事实上,对于校外培训已有相应的管理与处罚规定,借着“成长陪伴”的名义入户早教,就涉嫌违规。如此行为,游离于监管之外,难免会助长幼儿园教育小学化现象、给“双减”工作带来干扰,也背离了教育与陪伴的初衷。
必须承认,儿童成长陪伴师的出现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家长的需求。这份工作乍一看像是生活保姆,细究又包含孩子的“三观”树立、习惯养成等方方面面,既能分担父母带娃压力,又有“高附加值”,称作“成长陪伴”,倒也贴切。倘若能够朝规范化、专业化的方向健康发展,或将大有可为。但儿童成长陪伴师能否替代家长的陪伴,甚至将家政、学校、家长三者的职责想当然地“合而为一”?答案自然是不能。于法于规,儿童成长陪伴师不可变身为“学科教育”;于情于理,也不可替代父母的陪伴。(赵萱)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