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医保异地“家庭共济”,范围可以更大些

2024-05-15 11:38:41    新京报

近来,多地开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 的消息,引发了社会关注。5月13日,《光明日报》也报道了河北的相关情况。

该报道称,不仅在河北,近年来,全国多地陆续开通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这意味着,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从仅限职工本人使用拓展到可给本省其他地市参保的直系亲属使用。

据其报道,今年3月,河北邢台参保人郭女士因病治疗共花费2万元,其中医保报销1万多元。丈夫朱先生在石家庄参保,得知河北医保支持个人账户省内异地“家庭共济”后,他把郭女士加入自己的家庭共济名单,当天就用自己医保个人账户为妻子支付了6000多元医药费。

这一案例的最大看点就是,河北省内异地实现了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这事看起来不大,其现实意义却不容小视。

在医保方面,当前有一种现象十分常见:夫妻一方在外打工,在当地参与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的资金节余较多,但长期“沉睡”;另一方在家留守并参保,且通常参与保障水平较低的居民医保,更容易面临缺钱看病等问题。

报道中,河北石家庄的朱先生和他在河北邢台老家的妻子就属于这种情况,这样的家庭就迫切需要通过“家庭共济”来解决看病费用问题。

要想做到省内异地“家庭共济”,得事先具备一些条件。其中至少包括,医疗信息平台要在两地连通,跨地区医保直接结算要确保顺畅。更重要的是,两地不仅都已完成医保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改革,而且必须出台支持异地“家庭共济”的政策。

报道中的朱先生,之所以能够优先享受到这一惠民政策,就与这项改革目前在各地加速推进、为省内异地“家庭共济”扫清了障碍有关。

其实,从理论上讲,这项惠民政策的覆盖面可以继续扩大,比如跨省“家庭共济”。

目前,随着我国医疗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电子病历共享和处方流转的范围越来越广,跨省异地“家庭共济”的信息基础变得日益牢固。

并且,包括个人账户“家庭共济”改革也已接近尾声,全国所有地区完成这项改革,就将为跨省“家庭共济”打下坚实的政策基础。

当然,这项医改也会面临一些现实难题。比如,目前跨省异地看病直接结算虽已普及,但毕竟仍在实施医疗机构定点制,并非所有医疗机构都能够进行跨省看病直接结算。

这也意味着,一些医疗机构可能会因无法实行跨省直接结算,导致个人账户跨省“家庭共济”难以实施。

除此之外,部分地方或许对于个人账户跨省“家庭共济”也会产生一些顾虑。尤其是劳务输入地的民众很可能认为,实行跨省“家庭共济”,本地就需要为外地的医疗费用买单,进而加剧当地的医保基金支付压力,甚至降低当地参保人员的保障水平。

事实上,“共济”的只是职工个人账户里的钱,这部分资金的利用效率很低,甚至一直被称为“沉睡的资金”,即使职工本人没有通过共济的方式让身处异地的家人使用,当地的其他人也无法使用。

也就是说,个人医保账户跨省“家庭共济”,对被共济职工所在地的医疗保障等,并不会产生任何不利影响,无需顾虑。

鉴于当前跨省异地就业已十分普遍,包括跨省“家庭共济”在内的医保政策跨省融合,势在必行,也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而且,医保跨省“家庭共济”还有更大的福利提升空间。比如,“共济”的一方在外工作,另一方临时外出到第三地就医,就涉及工作地、参保地、就医地的政策协调。

这样的三地协调,难度无疑更大,相关改革也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但是,如果能在更大范围内统筹解决好这一问题,民众获得的实惠与便捷,无疑就会随之水涨船高,也将有效激励更广大民众的参保意愿。

总体来看,医改具有联动作用,随着各项重大医改推进,医保个人账户异地“家庭共济”的条件也在日益成熟。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改革意识,注重创新推进和超前部署,为实现更大范围内的“共济”累积有利条件,医保“家庭共济”就能尽早迎来“全国通享”时代。

撰稿 / 罗志华(医务工作者)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元首外交领航新时代中俄关系更上层楼
下一篇:优秀戏曲作品应与时代同频共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