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破解儿童智能手表之“困”

2024-05-15 10:46:28    南方日报

儿童智能手表手机化,受到越来越多家长诟病。

最近,一名小学生家长禁用儿子智能手表的“小作文”,引发许多家长共鸣。不少家长纷纷回复:为了手表,正与孩子“斗智斗勇”。引发拉锯战的,是儿童智能手表日益复杂的功能:拍照、美颜、加好友、发朋友圈……尤其一些手表只支持本品牌直接互相加好友,让一些家长感到“被绑架”:如果一个班的孩子都在用某一品牌智能手表,不买同一品牌的孩子可能被孤立。不少家长设置好了使用时间和内容,但架不住孩子的要求会松绑,过度使用不仅导致孩子“视力下降很严重”“隔了半年又要换新眼镜”,甚至“完全失去了自制力”。基于此,部分家长呼吁,智能手表应回归“保障儿童生命安全”的初衷,保留通话、定位的核心功能就好。

仅就商业逻辑而言,智能手表手机化是大趋势,家长们要有心理准备。我国每3个孩子中就有1个有智能手表,“蛋糕”大的同时市场竞争激烈。无论是通过排他性的封闭社交系统筑牢品牌“护城河”,还是不仅“卷”硬件还“卷”软件,可以下载的APP数量越来越多,智能手表的功能慢慢趋向娱乐和健康,无非是意在提高产品竞争力的一种策略。也有一些基础款没有复杂功能,只能用来通话、定位,则是另一种策略。二者之间有受欢迎程度之分,却很难说谁对谁错。要求企业产品水平清一色停留在十年前儿童手表刚起步、还不能叫做智能手表的水平,是苛求。

当然,企业并非什么责任都没有。手机化的智能手表也好,功能同样越来越花哨的其他电子设备也罢,都应尽量做到儿童友好,如自觉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模式在各种终端落实到位、建立防沉迷系统等。其实,从近来有关“儿童智能手表到底需不需要复杂的功能”的讨论中可见,不是技术越先进越好、功能越多越好,反而,适合的才是最好的。真正有竞争力的智能手表,恐怕也不是技术层面最“硬核”的手表,而是更加考虑到儿童特点和需求、“对儿童最智能”的手表。

更值得深思的是,手机化的智能手表何以可怕?一提到社交功能,就有家长担心过度开发会诱发孩子的社交攀比心理,可儿童本也有社交需求,需要构建自己的社交圈,要警惕的不是“社交诱惑”,而是熬夜聊天等过度使用行为。对此,指望企业停止产品迭代不切实际,“靠吼让他停下来”、直接禁用也难以长期奏效。许多研究表明,儿童电子设备成瘾的重要原因是孤独,亦有成年人的不当示范。只有拔出了这些“根”,才能将“困”在智能手表里的儿童“解放”出来。

营造儿童友好型数智环境,企业重在产品设计开发环节发力,家长同样要在产品筛选和使用环节花心思。对儿童友好,要正视孩子需求,避免一刀切禁止电子设备。还要根据各年龄段儿童发育规律进行适当干预,不以父母身份强压,避免亲子关系走向敌对,而尽量通过与孩子平等交流,建立起智能手表的适度使用规则,从而引导孩子正确使用电子设备。 (维 辰)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元首外交领航新时代中俄关系更上层楼
下一篇:优秀戏曲作品应与时代同频共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