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携手共筑安全防线

孟 哲    2024-05-13 09:15:12    人民网

今年5月12日,我们迎来了第16个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我们应以全国防灾减灾日为契机,深入反思,积极行动,共同筑牢防灾减灾的安全防线。

基层作为灾害应对的第一线,是公共安全的主战场。防灾避险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2023年,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共造成9544.4万人次不同程度受灾,因灾死亡失踪691人,紧急转移安置334.4万人次……当前,自然灾害频发,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重要性愈发凸显,这不仅是政府部门的责任,更是全社会的共同任务。

“人人讲安全”是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前提。安全意识是预防灾害的第一道防线。从自然灾害到安全生产事故,安全威胁无处不在。每个人都应充分认识到安全的重要性,才能在日常生活中自觉遵守安全规定,减少安全隐患。各单位各社区要定期开展灾害风险教育,让广大群众了解各类灾害的特点和危害,掌握基本的防灾避险知识。同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两微一端”等传播载体集中推送防灾减灾题材的动漫游戏、短视频、影视剧等科普作品。通过广泛的宣传教育,提高群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让安全理念深入人心,形成人人关注安全、人人参与安全的良好氛围。

“个个会应急”是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关键。在灾害发生时,快速的应急响应和有效的自救互救措施是减轻灾害损失的关键。一方面,加强应急知识的普及和宣传,鼓励群众多学习应急知识,如火灾逃生、地震自救、急救技能等。掌握基本的自救互救技能,群众在灾害来临时不再感到无助和恐惧,能够迅速应对、有效自救互救。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的应急培训体系。针对不同人群和场景,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培训,提高群众在紧急情况下的应对能力。同时,完善应急管理体系也是必不可少的。政府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应急预案,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和应急队伍建设,确保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只有形成全民参与、共同应对的防灾减灾格局,才能确保灾害应对工作的全面性和有效性。

“着力提升基层防灾避险能力”是防灾减灾工作的核心。细小漏洞不补,事故洪流难堵。预防工作是防灾避险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了预防工作,才能将灾害的风险降到最低。这需要我们加大对基层防灾避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完善预警系统、疏散通道等基础设施;加强基层防灾减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注重科技创新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应用,提高防灾减灾工作的科技含量和水平。事实证明,预防工作的有效实施,能够大大减少灾害发生的频率和损失程度,为后续的应急处置和救援工作提供便利。

一人把关一处安,众人把关稳如山。让我们携手共进,共同推动基层防灾避险能力的提升,为构建安全、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下一篇:时常敲一敲违规吃喝的警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