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让“无痕旅游”成为风尚

土土绒    2024-05-09 11:28:44    浙江日报

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无痕旅游”再次引发关注。所谓“无痕旅游”,不是指完全没有痕迹,而是通过游客的努力,尽量避免对自然生态造成不良影响。人过无痕,是文明的力量。要想做到不留痕迹,就得约束自身行为,不随地丢弃垃圾,尽可能地保持景区原貌,不随意触摸文物古迹,等等。

“无痕旅游”,关键是游客要认同这一理念,并且身体力行。如果游客随地丢弃垃圾,保洁人员很难让景区一直保持卫生,势必影响后来者的旅游体验。不过,这件事说起来不难,做起来不易。比如,有人认为,我来旅游就是来放松的,为什么要给自己那么多约束?还有人认为,景区卫生自有保洁人员负责,跟我有什么关系?其实,随身带一个袋子及时收纳垃圾,“无痕旅游”并不会给自身增添多少麻烦,养成习惯,也就成了自然。

近年来,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文明出游的理念越来越深入人心。2022年,文化和旅游部等14部门印发的《关于推动露营旅游休闲健康有序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倡导“无痕露营”出游方式。一些地方也陆续出台文件,倡导“无痕旅游”,并探索出一系列易操作、可复制的经验和做法。2023年,举世瞩目的杭州亚运会举办。开幕式结束后,可容纳8万人的“大莲花”迅速恢复干净整洁,垃圾被观众随身带走,“无痕亚运”给人深刻印象。在西湖景区,也时常能看到中小学生体验“无痕登山”“无痕游湖”,用绿色方式享受大自然。

游人的文明行为也是优美风景的一部分,推广“无痕旅游”就是倡导文明。对相关部门来说,要大力宣传推广“无痕旅游”的好经验、好做法。对个人而言,付出一点努力、养成良好习惯,就能让环境更美丽、让社会更文明。所以,不妨从现在开始,践行“无痕旅游”,让自己也成为风景的一部分。

(摘编自《浙江日报》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次挂号管三天”值得推广
下一篇:多瑙河畔涌动“中文热”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