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五一”假期来临,民宿行业迎来火爆预订。然而,“火热”背后暗藏行业乱象。不少消费者反映,预订民宿就像开“盲盒”。
一直以来,民宿作为自带魅力的生活场景,深受消费者青睐。但当民宿开启“盲盒玩法”,问题就来了。预订后被告知无房,临入住被私下修改房源,实际入住时发现货不对板……订民宿如开“盲盒”,这绝非好现象。眼下,文旅市场火热、民宿遍地开花,但虚假房源、“幽灵民宿”等问题却让消费者叫苦不迭,不仅成了行业长远发展的绊脚石,甚至成为地方文旅经济的减分项。是故,面对民宿行业乱象,绝不能等闲视之。
民宿体验如何、住得满不满意,折射出地方文旅服务的“颗粒度”。一旦与宰客、坑人挂上钩,民宿无论怎样“美颜”,恐怕都让人避之不及。而让消费者拆盲盒式住民宿,商家无异于自砸招牌。那些“盲盒”里装了什么呢?装着一些民宿房东忽悠的伎俩、逐利的短视,也装着消费者被打折扣的服务体验和牢骚满腹的差评。某种程度上,诸如“订民宿如开盲盒”的声音就是实打实的市场警示,提醒各地尤其是旅游城市及时“打扫”民宿市场,拿出更好的环境、更优的体验,为消费者安心出游再添把火。
订民宿岂能像开盲盒?对消费者来说,在预订民宿时都希望所见即所得。不让民宿变“民诉”,既需要从业者树立长线经营思维,不做“一锤子买卖”,也需要市场监管、文旅等有关部门联动发力。当然,“重头戏”还在连接房源供需的平台,唯有压实资质审核和日常监管等责任,才能让盲盒不再“盲”、更好守护游客的“诗和远方”。 (张冬梅)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