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刷脸”挂号,患者在担忧什么?

罗志华    2024-04-22 12:56:37    新京报

医院线上挂号也要“刷脸”了?

据《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有市民告诉记者,他在某家医院的小程序挂号时,不仅需要先填写就诊人信息,还需要进行人脸识别验证。但另换一家医院后,只需填写就诊人信息就能预约挂号。

此外,该市民还发现,有的医院小程序可添加多个就诊人,而添加这些就诊人信息时也无须人脸识别验证。同样是线上挂号,为何有的需要人脸识别,有的不需要?线上挂号前进行人脸识别是否有必要?

当前,“刷脸”挂号成为医院创新的一个新领域。2023年5月8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正式启动“全流程无感就医”模式,通过人脸识别,即可完成建档、挂号、预约、就诊等流程。从2023年11月起,“刷脸”挂号就医模式在广州、深圳等地多家医院出现。

但由于针对“刷脸”挂号的创新进度不同,就会出现创新和传统方式并存的局面。随着医疗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刷脸”挂号有望进入快速发展期,从而变得越来越普遍。

过去,针对“刷脸”在商业领域的运用,社会已展开过充分讨论。目前已形成的基本共识是,“刷脸”可以提高生活和商业活动的便捷度,但风险也不容低估,因此在推广“刷脸”服务时,要求最小限度收集信息、强化信息保护,并充分尊重消费者的知情选择权等。

而“刷脸”挂号,因为涉及疾病等更加敏感的个人信息,民众更担心“刷脸”挂号出现隐私泄露,这完全可以理解。但与此同时,“刷脸”也是落实挂号实名制最彻底的手段,而挂号实名制对于“号贩子”具有治本之效。

此外,外出看病忘记带病历或就诊卡是常事,“刷脸”挂号若能得到普及,就可以免除携带病历资料和卡证等麻烦,在跨省异地就医已得到普及的背景下,这项便民举措尤显重要。

更关键的是,医保缴费、出院结算等费用支付,均可通过“刷脸”进行,不仅十分方便快速,而且具有防范骗保和盗刷医保卡等作用。

“刷脸”挂号是个医院创新的新话题,但仍涉及信息技术利用与隐私保护这个老问题。在过去,这方面的争议在医疗系统也不少见,比如采集并上报孕产妇和新生儿信息,利于提升母婴保健水平,但也出现孕产妇和新生儿信息泄露问题。

再比如,医生开直播便于普及医学与健康知识,共享电子病历对于医学科研和开发人工智能医疗产品也大有好处,但同样会引发暴露隐私等担忧。

如今的“刷脸”挂号,是这个两难问题的一种新表现,将来也一定会出现更多类似争议。医疗领域化解这道难题,亟待统一、明确的基本规则。

信息技术带给医疗诸多益处值得肯定,其潜在作用更有待开发。但医疗隐私是最敏感和最容易被侵犯的个人隐私,医疗信息技术开发应以个人信息保护为前提。当隐私保护存在漏洞时,应该放慢开发的脚步,把保护的堤坝筑牢再说,切不可为了加快创新进度而牺牲隐私。

对已经采集的人脸等个人隐私信息,医院做好防泄露工作是最起码的要求。在技术上,要堵牢任何微小的信息泄露漏洞;在管理上,要强化专人管理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尤其要谨防出现泄露信息的“内鬼”。此外,对于已失去使用价值的信息要及时销毁。

事实上,也只有让隐私保护优先于信息技术开发,才能让民众安心享有“刷脸”挂号等医疗信息产品带来的好处,而不是反受隐私泄露带来的巨大伤害。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改善经营主体预期 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