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马面裙火爆” 赢一时更须赢长远

2024-03-29 11:58:46    光明日报

去年以来,马面裙的爆火带动了国潮时尚消费风潮。在某社交平台上,马面裙相关笔记超100万篇,相关商品超56万件。在短视频平台上,多个马面裙相关话题播放量破亿次。在马面裙走红背后,中国汉服市场规模呈现出持续扩大趋势。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汉服市场规模达144.7亿元,预测2027年有望达到240亿元左右。在这股风潮带动下,不少知名品牌推出结合中国传统文化要素的国潮时尚产品,涵盖服装、鞋履、配饰、美妆、家居、数码等众多领域。

国潮产品的爆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结果,说明了中国传统审美具有跨越时空的魅力,这种流行趋势也彰显了当代年轻人自信自强、昂扬向上的精神面貌。守正创新,赋予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新的生机活力,比如马面裙正是在传统服饰要素的基础上充分融合了现代、时尚和科技元素。传统马面裙的款式相对单一,但是通过巧妙的剪裁和设计也可以创造出多元新颖的款式。传统马面裙通常以纯色或简单的图案为主,而现代马面裙将山水、花鸟、龙凤等融入图案设计中,呈现出更加多样的图案和鲜艳的色彩。传统马面裙通常采用丝绸、棉布等材质,如今生产企业尝试将雪纺、混纺、蕾丝等各种新型面料运用到马面裙的制作中,让现代马面裙更加舒适、更适合日常穿搭。

爆款国潮产品的不断涌现,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产业链深度融合的结果,也是我国产业链优势的集中体现。马面裙是时尚产品,市场对时尚产品迭代升级要求很高,但马面裙涉及的制作工艺并不简单,因此打造爆款马面裙需要产业链各个环节紧密合作、快速响应。我国纺织产业有非常齐全的产业链,涵盖了从原材料、纺纱、织布、印染到成品制造、销售等各个环节。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我国还积累了大量一线产业工人、技术人员和设计人才。正是由于齐全的产业链、密切的分工协作和强大的创新能力,才能够实现快速响应市场需求,在短时间形成一股时尚潮流。

国潮消费带来了新的市场机遇,围绕相关产品形成了产业集群,也让相关传统纺织产业集群“老树发新芽”。在汉服流行潮流带动下,山东曹县在短短两三年时间内快速兴起一个汉服纺织产业集群,截至目前,曹县共有汉服企业超过2000家,近10万名汉服从业人员。该县大集镇集聚了从制版、布料、裁剪,到印花、缝制、成衣等所有配套,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浙江省许村镇拥有国内知名的家居软装纺织产业集群。马面裙火爆带动了新面料需求,而许村镇的提花纺织工艺正好可以为马面裙提供合适的面料,这个市场机遇一下子就为许村提供了产业转型的方向,旺盛的市场需求促使许多企业开始加大投资、扩充产能。

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的结合产生了新需求,不断推动生产端在设备、工艺和技术上创新,也意味着新的要素和新的模式进入传统产业,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早些年马面裙主要面向小众市场,生产工艺不成熟、工期比较长。火爆的市场需求,倒逼商家加大设备研发力度、提升供应链水平、改进生产工艺,全面提高产业生产能力。马面裙的快速兴起和产品迭代,也是区域之间相关纺织产业集群发挥各自优势,通过资源和要素有效配置实现产业体系整合的结果。围绕马面裙,山东、上海和浙江等地的纺织产业集群形成了紧密的产业协作网络,各地之间互相借鉴学习,推动新技术、新设备的快速应用,提高了传统产业技术水平。

马面裙的火爆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创新带来的市场价值。传统文化的新生,给传统产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模式和新动能,成为推动产业要素重组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文化因素。当然,文化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还需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塑造更加有利于产业发展的环境。首先,加大创新激励力度,结合时代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形成更为多元丰富的产品体系,形成一批国潮时尚产业集群。其次,加大创新保护力度,完善版权登记保护制度,打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再次,推动相关纺织产业集群的区域合作,建立区域合作制度、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充分发挥产业链之间的联动效应。另外,培育一批知名国潮服饰企业和品牌,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打造带动产业发展的龙头。 (付伟)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自觉做勇于担当作为的不懈奋斗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