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虚拟情绪产品市场持续扩大,规范这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势在必行。应尽快制定针对虚拟情绪产品的规章制度,商家应说明商品的真实情况,在下单时告知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去年以来,不少虚拟情绪产品在网络平台热销。有人心动语音连麦唠嗑的“树洞倾听”服务;有人购买人工线上云监督服务,督促自己学习生活打卡;有人为缓解考前压力,入手“好运喷雾”“转运锦鲤”祈福;还有人为自己买一个“聪明的脑子”,下单了“爱因斯坦的脑子”……这些虚拟产品听起来有些荒诞和无厘头,却取得了较高的销量和不菲的销售额。
为何情绪产品能获得青睐?当前,年轻人更加关注自己的内心世界,注重对自我情绪的观察和释放。在面对一些不方便向亲朋好友倾诉,担心无法被理解的烦恼时,虚拟情绪产品的出现,恰好符合了他们以匿名社交方式进行情感宣泄的诉求。这些情绪产品大多价格不高、想法有趣,能够吸引年轻人注意,将其作为释放压力、愉悦身心的一个情绪出口。
不过,商品可虚拟,规则却不能缺失。虽然目前我国并没有针对这类虚拟情绪产品的规范,但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有关商品或者服务的质量、性能、用途、有效期限等信息,应当真实、全面,不得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宣传。广告法也规定,广告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不得欺骗、误导消费者。以“爱因斯坦的脑子”“好运喷雾”为代表的虚拟商品,实际上并不能实现增长智力和转运的功效,存在夸大宣传的情况。一些“心灵树洞”服务甚至存在泄露消费者个人隐私的风险。而所谓的陪聊师、开导员可能并没有相关专业资质证明,部分同类服务在不同店铺价格悬殊,还有一些软色情、诈骗等隐藏风险都不容忽视。
随着虚拟情绪产品市场持续扩大,规范这一消费新业态的发展势在必行。一方面,应尽快制定针对虚拟情绪产品的规章制度,加强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商家应在商品宣传页面说明商品的真实情况,在下单时设置提醒页面告知消费者所购商品的特殊性,保障消费者知情权,避免发生消费纠纷。电商平台也应加强对虚拟情绪产品的安全性和合规性的检查,确保商品内容健康,对产品管理、售后服务及时出台相关规定,让虚拟情绪产品市场发展有规可循。同时,消费者在购买时也要注意辨别商家和渠道,保护个人信息安全,防止信息泄露,不要轻易转账或在线下见面,以免人身财产安全受到侵犯。(向斯佳)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