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撤除隔离栅栏 让游客收获更多沉浸式体验

2024-03-19 10:24:35    工人日报

据3月14日潮新闻报道,过去去过鲁迅祖居家宴厅的游客应该有些印象,原本门口有道隔离栅栏,想走近观看拍照的游客只能止步于此。最近,这道栅栏撤掉了,游客不仅可以近距离观察,还可以在里面合影留念。除鲁迅祖居20处外,鲁迅故居德寿堂和三味书屋思仁堂、小堂前的隔离线和隔离栅栏也被撤去。

在展厅里设置栅栏和隔离线是保护文物的通用做法,大多数游客也能理解。此番鲁迅故里撤除部分围栏,其实是基于当前文物保护条件的改善,以及游客旅游文明素养的提升,此举不仅能让游客与文物更近距离接触,让游客收获更多沉浸式体验,而且可以进一步助力文物“活”起来,从而带动场馆和景区“火”起来。

国家文物局2020年初印发的《文物建筑开放导则》提出,景点中文物建筑应尽最大限度向公众开放,鼓励开展公众参与、体验、互动式活动。

当然,这么做也对景区的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时下,虽然游客的整体文明素养有所提升,但对热门景区而言,大量游客同时进入,难免鱼龙混杂,游客不文明行为难以彻底避免。对此,景区管理者需要找到一个开放与保护之间的平衡点,比如,可以按照文物的重要性等为参数,设置相应的开放等级,同时做好警示提示,在客流饱和时加强现场管理力量、做好分流等,兼顾文物安全与游客体验。

进而言之,景区懂得挖掘文物所承载的丰富历史文化资源,学会“讲故事”,并借助一些手段,更好地让文物动起来、活起来,更好地实现文物与游客的“双向奔赴”,是可以努力的方向之一。

拆除栅栏和隔离线,并非拆除对文物古迹的保护,而是拆除影响文物、景区与游客“良性互动”的障碍。这有利于更好地盘活旅游资源、文物资源,也有利于提升景区整体的服务质量,让历史文化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保护与传承。 (戴先任)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自觉做对党忠诚老实的模范践行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