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3月17日《北京商报》报道,日前,一些网络博主使用AI技术“复活”逝世明星的做法备受争议。对此,有网友表示“大家只是想他了”,另有多数网友认为“尊重逝者,必须下架”“别用AI去挣血馒头”“家人可以主动去做,但是陌生人不能用此盈利”。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迅速,生成式AI方兴未艾。然而,一些人打着温情的名义开展AI推广和收费服务,将“AI复活”逝者变成了一条产业链。据报道,在春节前夕,一些电商平台上架了“AI复活”服务,最低只需10元,已有商家售出数百份。
如果付费“复活”的是自己的亲友,出于个人情感需求和对逝者的怀念,尚可理解。比如,著名音乐人包小柏曾使用AI技术“复活”他的爱女,为其实现“数字永生”,以此来减轻遗憾,安抚自己内心的伤痛。但若将这项技术用于“复活”离世明星或其他人,不论是否以商业目的为驱动,未经逝者近亲属同意,恐怕都会给后者带来一些精神或财产上的损害。
现实中,许多明星的家人对网友使用AI技术“复活”逝者持否定甚至愤怒的态度,认为这样做是在揭伤疤。在他们看来,亲人的离世对家人来说是巨大的悲痛,他们需要时间来面对和接受,并逐渐适应生活的改变。在此过程中,倘若有人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利用技术手段将逝者以数字化形式再次呈现,很可能会打破逝者家人努力维持的平衡和内心的宁静,让他们再度陷入失去至亲的伤痛。“AI复活”逝者,还可能被一些不良商家用来牟取暴利。
逝者的肖像权和隐私权应该受到尊重和保护,这也是维护个体尊严的一部分。未经家人同意,将逝者的形象和声音通过AI技术“复活”并公之于众,不仅违背了社会伦理和道德,而且可能触碰法律底线。根据民法典的规定,对于侵害死者姓名、肖像、名誉、荣誉、隐私、遗体等权益的行为,其配偶、子女、父母有权依法要求侵权者承担民事责任。可见,已逝明星形象和声音被擅自制作成虚拟视频,明星家人有权追究责任。
AI技术的发展为社会提供了更多创新空间,也让人们的工作生活拥有了更多便利,但这一技术的运用不能突破法律规定,不能侵犯他人权益。针对“AI复活”逝者的现象,期待相关法律法规能进一步完善,明确使用AI技术的范围和限制。只有坚守法律底线、尊重公序良俗,AI技术才能真正成为一种暖人心、造福祉的科技,而非被滥用,成为一场利益的算计。 (孔德淇)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