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植树添新绿,共绘美丽中国

孟 哲    2024-03-12 10:06:04    人民网

春暖花开,万象更新。3月12日是我国第46个植树节,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义务植树活动,用行动“植”入绿色、守护绿色,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绿色是美丽中国应有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亿万人民群众植树造林的步伐坚定不移,中国大地愈发绿意盎然。数据就是最好的证明。10多年来,我国森林面积由31.2亿亩增加到34.6亿亩,森林蓄积量从151.37亿立方米增加到194.93亿立方米,连续30多年保持森林面积、蓄积“双增长”。植树造林是实现天蓝、地绿、水净的重要途径,是最普惠的民生工程。植树护绿,不仅让中国的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生态安全屏障更加牢固,城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更为增加全球森林资源作出了重要贡献。

植树造林,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塞罕坝从“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变为百万亩人工林海;库布其沙漠从风沙肆虐,变成连片绿洲;浙江安吉余村从当年的工业村、污染严重村,变为浙江省3A级景区村庄,并成功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最佳旅游乡村”名单……从一棵树到一片林,一代又一代人植树造林,用坚守创造奇迹,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故事。种下绿色,生态版图不断拓展;种下绿色,孕育发展生机,美丽中国正在不断变为现实。

值得注意的是,因受到诸多现实条件的限制,很多群众难以参与到义务植树当中。为破解义务植树“找地难”等问题,相关部门开辟了更多义务植树活动。时至今日,义务植树活动形式逐渐丰富,主要有造林绿化、抚育管护、自然保护、认种认养、设施修剪、捐资捐物、志愿服务等8种形式。比如,“互联网+植树”拓宽了义务植树的渠道,人们通过手机APP预约,让植树的“打开方式”更加便捷;又如,杭州西湖景区每年在植树节前夕,都会推出一系列的树木认养活动;再如,深圳革命烈士陵园连续4年举办爱心植树节活动,88棵桂花树以绿意传承红色基因……种下的是树苗,也是希望;浇灌的是土壤,也是美丽中国的梦想。美丽中国更加生机勃勃。

其实,参加植树,不必扎堆,也不能只热这一天。每个人可以全年就近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履行植树义务。虽然我国国土绿化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就,但是我们必须要看到,植树护绿不是一人一时之事,是需要人人参与、共同建设的事业。要一以贯之、持续做下去、久久为功,一代接着一代干,从小做起,从自身做起,人人出力,共同播下神州大地生机盎然的绿色新希望,共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新画卷。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让我们动起来,为擦亮美丽中国的底色凝聚绿色力量,为建设美丽中国添砖加瓦。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凝心聚力,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
下一篇:打好春播春管第一仗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