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用匠心筑梦 靠技能闪光

易舒冉    2024-02-09 10:40:38    人民日报

不久前,在四川成都,一场别开生面的“红毯”活动引人关注。走上红毯的不是明星,而是50名入围2023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的产业工人。他们职业不同、身份各异,既有深耕传统制造业、铸造大国重器的钳工、焊工,也有活跃在数字产业中的算法工程师。他们凭借精湛技能成为自身所在领域里不可或缺的人才,不断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国家战略人才力量,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加强新时代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既是现实所需,也是国家长远发展之大计。

从人才总量和结构看,目前我国技能劳动者超过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6000万人。技能人才的总量在不断增加,但在我国庞大的劳动力人口结构中占比仍然偏低。顺应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潮流,锤炼产业工人本领技能,满足数字化、智能化等高技术附加值工作需求,才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筑牢人才地基。

从普通工人成长为大国工匠,需要“干一行专一行”的精益求精。观察这次走上红毯的技术工人,从细微小事践行工匠精神,用超高本领实现技能报国,是其共通的品质。比如,贵金属冶炼工潘从明历经数万次反复试验,改进贵金属提纯工艺;建筑信息模型工程师王小颖精通建筑项目的各种细节和数据,能将纸质图纸与数字模型完美结合;壁画修复师樊再轩从业40余年,一心研究石窟壁画与雕塑的修复方案。可见,要想在平凡岗位上干出不平凡的业绩,就必须保持“择一事终一生”的执着专注、“千万锤成一器”的卓越追求,把人生出彩、梦想成真的机会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培养造就更多大国工匠,需要国家和社会搭建平台。培养高技能人才是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久久为功的持续努力。应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聚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问题,着力破解制约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体制机制障碍,把技能人才多元化评价、高技能人才表彰激励等落到实处,让产业工人望得见美好未来,让高技能人才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针对技术变革、产业转型等新情况,优化职业教育类型、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推动职业教育进企业,进一步办好职业教育,才能帮助技术工人了解产业前沿知识和技术进展,消除本领恐慌和职业忧虑,不断提高技能水平。

匠心聚,百业兴。各行各业的从业者常怀工匠之心、发扬工匠精神,保持干事创业的定力和韧性,必能在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汇聚起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4年02月09日   第 05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老百姓的事情是最重要的事情”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