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打理城市古建需“量体裁衣”

2024-01-12 11:24:05    北京日报

本市规划自然资源委近日印发古建保护利用相关规程,提出针对古建具体情况,分五类采取不同保护措施。

一砖一瓦皆故事、一步一景显文脉。北京历史底蕴深厚,文物古建众多,全市登记在册的文物保护单位就达300余处,未入册的名人旧居、历史遗迹更是数不胜数。这些年,本市重新制定了《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推动老城整体保护与复兴,同时明确“保护前提下注重灵活利用”的导向,核心就是“不负历史馈赠”,因地制宜精细打理。

文物古建是宝贵的不可再生资源,精心保护是必须的,但究竟什么才是好的保护?活起来、用起来、火起来,与时俱进赋予其新的内涵,可能是更好的破题方向。在这方面,出圈案例不少。老皇城守卫哨所化身24小时不打烊的“深夜书房”,雁翅楼书店为广大市民提供新的精神栖息地;泰安里海派风格的老建筑变身文化艺术中心,让大家身在北京也能感受“老上海”风情……古建“+书店”“+艺术”“+咖啡”,相得益彰的跨界混搭,既探索出古建活化利用的新路径,也让传统京味儿潮起来。

古建利用创意不少,却也不见得搞啥都能火。不同于其他建筑工程,每一幢古建都是一段“独家记忆”,活化利用必须尊重其自身特点,拿出绣花功夫“量体裁衣”。假如“一刀切”叠加商业,“一阵风”复建还原,那开发后的古建极易泯然于众不说,原有风貌底蕴也会受损。散落北京街巷中的历史建筑时间跨度超长,承载功能多样,是原汁原味的再现还是功能迭代的巧变,需要用心挖掘、提炼特色,在契合功能定位的基础上多做文章。

古建活化并非易事,面临流程报批、资金投入、投资回报等等现实问题。在明确保护利用边界的基础上,开动脑筋、积极扶持,吸引更多社会力量共同参与,方能更可持续地为沧桑砖瓦注入生机。 (雨馨)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下一篇:推进体育与多领域深度融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