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解冻民族资产”的“骗局”,何以生生不息?

夏继锋    2024-01-12 10:39:41    人民网

听一听这些词,“圆梦行动”“盛世中华”“中国共富”等等,是不是特别高大上,特别让你热血沸腾?向你推销这些概念的人可能都会悄悄地告诉你一个秘密:“咱们这个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即将在海外解冻的民族资产,现在国家不能对外说,所以好多人不知道,你现在投资点,等民族资产解冻后,那都是几十倍奉还,又利国又利己”。 如果您或者您家里的老人真的听到过这样的话,请毫不犹豫报警。

近日,公安部公布了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主要有“圆梦行动”“云数贸”“智天金融”等78个虚假项目。2023年以来,公安部破获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案260多起,打掉犯罪团伙180多个。

这类诈骗的主要特点就是利用人们的爱国热情,罗织政治概念,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各类“扶贫项目”“投资项目”,诱骗受害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等。同时,一些诈骗团伙开发专门的APP寻找代理人、发展下线,利用网络会议培训“洗脑”。

所谓“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违法犯罪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诈骗团伙通常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民族资产解冻”“养老帮扶”“精准扶贫”等投资项目,诱骗受害人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投资入股,以此非法募集并骗取钱财。

近几年,随着智能手机和社交工具的普及,骗子们又走上了“互联网+诈骗”的道路。通过传销手法发展下线,对成员不断地洗脑,很多没有防范意识的老人接连中招。“历史资产”“军民融合”等新的变种,影响非常恶劣,群众损失巨大。

我们不禁要问:这类诈骗为何屡禁不止?整治难在哪里?事实上,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分子根据社会的发展、国家政策的出台,不断变换手法,不断更换马甲,确实让人防不胜防。

再一次提醒:我国没有任何“民族资产解冻”类项目和相关组织,凡是涉及“民族资产解冻”的慈善、扶贫、投资、养老“项目”全部为诈骗,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转发、鼓动、宣传民族资产解冻类信息,或者招募会员、组织人员非法聚集的,都属于违法犯罪!

天上不可能掉馅饼,任何高回报的活动都应该谨慎参与。对于类似的诈骗,我们要普及案例进行警示,提高自身防范意识。最后,要多关心父母老人,多留意下父母的网络支付使用情况,保障财产安全,及时止损。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下一篇:推进体育与多领域深度融合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