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一段时间,以2元面包店、10元快餐店为代表的平价商品和服务逐渐走红。这些平价小店填补了市场空白,回应了大众消费的需求,但如何在价廉的同时保证物美,考验着商家的能力。
在消费领域有一句话,“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显然,这句话用于评价平价消费再合适不过。从表面来看,平价消费指向的商品或服务较为便宜,貌似是消费的降级,而实际上,这些平价的商品或服务契合了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的需求,也就是说,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遵从内心的真实意愿和需求来选择自己“想买的”商品或服务,而不是商家“想卖的”商品或服务。如果从消费体验、消费质量、消费效果、消费适合度等角度进行评判,平价消费升温其实也是消费升级的表现。
平价消费赛道逐渐火热,说明很多消费者日益看重商品或服务的本质属性,在消费过程中更愿意去繁就简。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商家以包装升级、概念炒作等方式助推消费升级,而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商品或服务本身,导致商品或服务价格越来越高,内在功能、品质等却没有明显的提升。商家一味追求精品路线、高价路线的消费升级模式跑偏了方向,误导了消费者,压缩了消费者的选择空间,加重了消费者的负担。
现在,不少商家开始关注、投资、布局平价市场,有助于优化市场竞争格局,实现市场的多元化分层和平衡发展,满足不同消费群体的多元需求。而不少消费者青睐平价小店,青睐平价的商品或服务,是更重高性价比的表现。可以说,平价消费也是一种特殊的“精选消费”,而平价消费日益升温的背后是商家和消费者的双向奔赴,体现了营销理性和消费理性的双重回归。
当然,平价消费指向的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可以低,但质量和安全性不能低。缺乏内在品质支撑的平价商品或服务会变成低质品甚至劣质品,会失去消费者的信任,注定难以走远。因此,商家必须在有限的平价空间内既追求薄利多销,又要把控好商品或服务的品质,保障消费者的体验,这对商家的供应体系构建能力、营销能力、品质管控能力等都是考验。“一分钱一分货”的消费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如果商品或服务的价格过低,可能会引发消费者对商品或服务品质的疑虑、担心,商家还应在价格与品质之间掌握好平衡。
同时,市场监管部门、商务部门、行业协会、消协等也应加强对平价消费的关注、指导和监督,把平价消费引入法治赛道,确保平价商品或服务营销行为的规范性、安全性,为消费者营造诚信、公平、健康、有序的平价消费环境。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