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广东省医疗保障局官方网站获悉,《广东省医疗保障局特需医疗服务项目和价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于2024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明确了特需医疗服务规模不能超过10%,急诊、重症监护、医学影像、超声检查、检验等项目不列入特需服务项目。这一政策的出台,无疑将对规范特需服务、促进医疗公平起到重要作用。(1月1日新华网)
特需医疗服务,本来是公立医院为了满足人们多样化、差异化和个性化的就医需求而开设的高端服务项目,收费更贵、服务也更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对于特需医疗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提供特需医疗服务,但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有的医院为了追求经济效益,夸大特需医疗服务的宣传,导致专家资质注水、价格虚高;有的医院将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过度集中在特需医疗服务上,导致普通患者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加重医疗资源不均衡;有的医院将急诊、重症监护等基础医疗服务也列入其中,加重患者负担……这些情况均有违特需医疗服务设立的初衷,也偏离公立医院的公益性。
特需服务更规范,方能走得更稳更远。广东出台政策,对特需医疗服务进行规范,有助于提高服务质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合理均衡分配,保障患者的合法权益。《办法》中明确特需医疗服务规模不超过10%,还规定专家在特需门诊与非特需门诊出诊单元比例不超过1:2,这些措施都强化了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同时,对于急诊、重症监护这些本来就紧张的医疗资源,还有医学影像、超声检查、检验等基础医疗服务,都不列入特需服务项目,这也体现出鲜明的政策导向。在医疗资源紧张的当下,有限的优质医疗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广大患者的刚性需求,特需服务只能作为补充。
加大对特需医疗服务的监管力度,除了政策发力之外,医院也责无旁贷。医院应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明确服务流程、质量标准、考核办法等。同时,还应推进信息公开和透明化,公示特需医疗服务的价格、服务内容、专家资质等信息,接受社会监督。此外,还应建立完善的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患者投诉和纠纷。政府与医院共同努力,方能促进医疗行业的健康发展。(谭敏)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