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评论 > 正文

跨年消费“开门红”展现新年市场新愿景

2024-01-02 09:44:40    北京青年报

有以假日经济为代表的民生消费托底,加上居民消费信心不减的加持,2024年内需市场就保住了基本盘。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都旨在补上内需市场短板和化解市场焦虑,化解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难题,推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和提高消费质量。从跨年消费“开门红”中,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2024年市场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新愿景。

数据显示,2023年12月30日至2024年1月1日,全国铁路、公路、水路、民航预计发送旅客总量12812.64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78.4%。携程元旦假期首日出发订单中,每五个订单即有一个是亲子家庭,首日民宿、冰雪游订单同比增长分别达132%、170%。进入2023年12月以来,随着赏冰乐雪游的兴起,从各地飞往黑龙江的游客络绎不绝,黑龙江元旦假期订单量同比增长了490%。

东北冰雪游、南方温暖游,自是冬季消费热点。跨年消费的仪式感,市场跨年消费的营销大招,以及人们基于辞旧迎新的仪式感,激活了人们跨年消费的热情,也给消费市场注入了活力。

假日经济的火热,已成中国消费市场的常态。回顾2023年,从市场运行到民生体验虽然还没有彻底摆脱“疫情伤疤”,但假日市场被抑制的消费动能最先释放出来。去年的国庆假日,假日经济基本恢复到2019年同期,“人流”“物流”的相关指标已超过疫情前同期。虽然内需市场动能有待进一步激发,人们对于就业和收入存在一定焦虑,但是从假日经济的复苏中,还是彰显出人们的乐观精神。这种来自基础民生的消费动力,也大大提振了市场信心。

从2023年11月的数据看,市场销售增长较快,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1%,增速比10月份加快2.5个百分点。1-11月份,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增速比1-10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最终消费对我国GDP的贡献率超过83%,消费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宏观经济增长超预期,假日消费市场火旺,与人们能消费、敢消费、愿消费的能动性密切相关。考虑到2023年市场和民生领域仍有诸多亟需大力提升的因素,消费市场释放出来的动能更值得肯定。

跨年消费延续了消费市场的热情,不仅带来了2024年消费“开门红”,也为消费市场注入可持续动能。从各大卫视和网上平台依然火旺的跨年晚会以及元旦档期的院线表现看,跨年消费的“开门红”,跨年夜的线上线下狂欢,蓬勃的观众流量,除了带来海量的消费数据(广告、票房),更令人振奋的是国人的信心,尤其是青年一代对市场对生活的信心。

内需市场涵盖很多方面,重要的是衣食住行休闲玩乐等最基础的生活消费。所以,跨年消费、跨年夜狂欢以及院线市场的“好”与“活”才更重要。这是源自基础民生的消费原动力,也是充满烟火气的生活气息,可以给内需市场增加动力,为消费端注入信心,倒逼供给侧改善供给质量,促成供给侧与消费端的良性循环,激活内外市场的双循环动力,形成两个市场的“乘法效应”,解决内需市场动能不足的结构性矛盾。

诚如专家解读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以消费为主导的内需发展格局基本形成,这几年受疫情影响,消费是受冲击最大的,但也是2024年扩大内需最有空间和潜力的领域,因此要实现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大力量提振消费,增加居民消费信心。”跨年消费延续去年假日经济的火热和跨年线上线下活动的火热,正是国人消费信心不减的明证。

有以假日经济为代表的民生消费托底,加上居民消费信心不减的加持,2024年内需市场就保住了基本盘。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无论是供给侧和消费端还是内外两个市场的循环,都有了系统性的政策工具和宏观调控手段支持。

无论是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还是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都在补上内需市场短板和化解市场焦虑的同时,着力化解各种所有制市场主体的难题,改善供给质量,推动扩大就业、增加收入、增强消费信心和提高消费质量。从跨年消费“开门红”中,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2024年市场发展和民生保障的新愿景。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满怀信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社论)
下一篇:“丑萌”消费为个性买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