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湄洲岛国家旅游度假区:

一水多用,循环再生谱写海岛水美生态曲

2024-12-12 17:20:43   

水资源的再生和净化,是福建湄洲岛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的关键要素。今年来,湄洲岛着力做好“节水”“净水”文章,在实现岛上水的内循环、缓解海岛水资源短缺情况的同时,践行了生态为民理念。基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分配与市域经济发展不相匹配,岛屿缺水严重的实际,湄洲岛构建起循环“再生水”、赋能“优质水”、优化“补给水”、激活“闲散水”多管齐下的大节水格局,着力破解水资源对湄洲岛高质量发展的长期制约。

 

航拍湄洲岛

 

湄洲岛四面环海,降雨少,没有地表河流,是“只长石头不长草,海风吹着石头跑”的小岛,是福建最严重的缺水地区之一。2022年,湄洲岛作为福建省唯一县区入选水利部、发展改革委、住建部等六部委评选的“典型地区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城市”。入选名单之后,湄洲岛立即委托福建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策划生成再生水利用配置试点建设方案,对湄洲岛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中水蓄水池及后巷宝澜街水系上游人工湿地进行修复,配套建设出水水质监控系统,建设再生水回用管网,沿途设置智能开关和滴灌系统等,以水为脉,激活水源,一水多用,循环再生,描绘海岛水美画卷。

 

湄洲岛污水处理厂

 

一是以水为脉,系统治理,循环“再生水”。一盘棋统筹推进湖石淉安全生态水系工程、农村水系连通工程、水美乡村建设等水系治理工程,深入挖掘岛内剩余水系,完善全岛水系综合治理一张图,将多余的再生水补入各水系,拟打造一个集公建用水、绿化用水、景观用水、旅游公厕用水、生态补水、水系循环、智慧用水的再生水配置综合体,总再生水配置规模10000m³/d,整体构成"水内环",让全岛的水系活起来、美起来。完善再生水水量与水质调查检测体系,结合河长办智慧水务平台,增设水质监测,助推全岛水系监测、再生水利用监测联动管理,完成南轴线水量监测和数据远程监测,实现再生水自身循环、自身监测、自身净化。

二是提标技改,增量增效,赋能“优质水”。坚持分质净水,节约投资,遵循"精准治理、精准提升、成本高效"的原则,在中水湿地净化的前提下,以4套措施分需分质净水,“个性化”满足生态补水和景观、公厕、道路清洗用水,打造节约集约用水环境。开展湄洲岛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工作,扩容提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水回用池,扩建后总规模达到10000m³/d。提升治水标准,强化尾水排放管控,采用"预处理+改良 AAO +二沉池+高效沉淀池+反硝化深床滤池+次氯酸钠消毒"处理工艺,处理后尾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 A 标准和《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环境用水水质》( GB /T18921-2002)中观赏性景观环境用水中河道类水质标准的部分指标,污水处理厂将达标尾水,在中水池蓄积沉淀后输送至南部高点,通过高差自然下泄,在阶梯式人工湿地中再次净化过滤,为优质水全面赋能赋效。

 

后巷阶梯式人工湿地

 

三是创新配置,全域覆盖,优化“补给水”。再生水利用通过补水轴线贯穿湄洲岛中北南部地区。中部轴线构建湖石淉湿地前池净化、湖石淉生态补水、入海口红树林生态补水的生态补水廊道,北部满足沿途的市政绿化用水、旅游冲厕用水,南部向北埭湖、下白石渠、宝澜街湿地前池、日文坑湖等水系补水,兼顾沿途的农田灌溉、市政绿化用水和旅游冲厕用水。科学布设再生水取水点、输配线路、绿化喷头等取用设施,配备运水车辆,加大城市绿化、造林、市政杂用领域再生水利用力度,实现再生水100%全利用、全用途、全覆盖。

 

湖石淉生态公园

 

四是管网纵横,互联互通,激活“闲散水”。实施“一环一贯四横”路网提升改造项目,推进村庄污水管网建设,共建设生活污水主干管网约40多公里,次干管网建设约120公里,建成污水提升泵站(含泵井、集水坑)12座,全岛三格化粪池应建及改造户数完成率和污水管接入率全部达到100%。推行污水收集“四水合一”,即化粪池尾水、厨房水、卫生间水、洗衣水四水共收,对全岛每日产生的约5000吨污水全部收集。通过转变散状化治水方式,以系统化治水、专业化治水为导向,提升湖石淉自净能力,按照Ⅳ类水质的目标管理,采用综合治理的思路,尊重自然水系、营造生态环境,实现水质目标、生态目标、运维目标。(湄洲岛农林水局)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淮河流域河湖生态环境持续复苏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