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从“绿进沙退”到努力实现“绿富同兴”

内蒙古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

本报记者 陈沸宇 张 枨    2024-11-15 08:19:07    人民日报

步入国营新华林场,穿过林荫小径,曾经的沙丘之上,杨柴、梭梭已然扎根。

林场地处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黄河“几字弯”北部。几代人接续奋斗,林场从遍地沙窝和荒滩到森林覆盖率达65%,沙化面积由建场初的2.15万亩降至0.5万亩,筑起一道防沙治沙的绿色屏障。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内蒙古考察时指出,要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绿进沙退”的好势头,分类施策、集中力量开展重点地区规模化防沙治沙,不断创新完善治沙模式,提高治沙综合效益。

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内蒙古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创新完善治沙模式,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实施“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巩固拓展防沙治沙成果,努力实现“绿富同兴”。

今年以来,内蒙古已完成防沙治沙面积1954万亩,约为年初计划的113%。内蒙古自治区林草局局长王肇晟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累计完成营造林1.43亿亩、种草3.52亿亩、防沙治沙1.67亿亩,重点治理区实现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围绕打好黄河“几字弯”攻坚战因地施策、分类治理,开展防沙治沙关键技术攻关。

因地制宜采用“工程固沙+人工造灌+人工种草”等修复方式。“我们根据不同地类,引进新技术、培育新种苗,改造低质低效林、老化退化林,提升治沙效率。”国营新华林场党支部书记杜文化指向不远处,今年新栽种的紫穗槐间,大片冰草、羊草长势良好。

“以路治沙”“光伏治沙”等模式不断创新完善。

科尔沁沙地西缘,赤峰市翁牛特旗乌日线防沙治沙项目区,平坦蜿蜒的穿沙公路将一座座沙丘分割成片。当地牧民德勒黑用工具锹将稻草对折压入沙中,反复操作压出线条,最终形成一个草方格。道路两侧,无数草方格绵延不绝,如一张绿色大网将流沙牢牢锁住。

“16条穿沙公路总里程479.5公里,将沙地划分成‘治理网格’,治理公路两侧沙地351万亩。”在翁牛特旗委书记、旗长孟和看来,路修到哪里,草方格就建到哪里,同时也便利了当地群众与外界的联系。

公路通了,德勒黑养的牛羊也畅销起来,“草方格里的树和草长好后,归咱牧民所有,能季节性放牧牛羊,必须得管护好。”

以阻断沙尘入京和防治风沙危害为主攻方向,内蒙古正部署推进科尔沁和浑善达克沙地治理,重点实施防沙治沙和风电光伏一体化工程。锡林郭勒盟采用“禁牧保护、沙地治理、光伏绿电”一体治沙模式,实现防沙治沙、绿能开发、牧民利益共赢;通辽市科尔沁左翼后旗推广“深栽浅埋”种植法,在抗旱保水的同时保证适宜地温,有效提升苗木成活率……

走进阿拉善左旗苏海图嘎查,一人多高的梭梭林间,开有一道半米多深的沟壑。牧民沈立新小心翼翼地取出一根细长的肉苁蓉,“挖时要小心,不能伤了梭梭根,更得回填沙土,保护好治沙成果。”

如今,当地全面禁牧,沈立新在政府引导下积极从事沙产业,“我家7200亩梭梭林不仅能固沙,嫁接肉苁蓉后,平均每年增收25万元。”

坚持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内蒙古把防沙治沙与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发展沙地林果、中草药材、光伏新能源、沙漠旅游等优势产业,提高治沙综合效益。截至今年10月底,内蒙古林草沙产业总产值达663亿元,同比增长23%。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健全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机制”。“只有跳出治沙抓治沙,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荒漠化沙化问题,我们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协同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好光伏治沙、碳汇交易、生态旅游等文章,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孙绍骋表示。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5日   第 01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树叶为何天冷才变红?(把自然讲给你听)
下一篇:高速公路 逐绿而行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