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重庆梁平区持续推进双桂湖湿地保护

一湖风光美 湿地景象新

本报记者 李增辉 姜 峰 王欣悦    2024-11-14 09:04:40    人民日报

重庆梁平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
熊 伟摄(人民视觉)
 
双桂湖湿地中的水雉。
余先怀摄(人民视觉)

 

核心阅读

“自然城市”“国际湿地城市”……重庆梁平区的一张张生态名片,是当地开展水环境治理、湿地生态保护结出的硕果。近年来,梁平区持续推进双桂湖治理,开展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形成连片的城市湿地。

 

“快看,斑嘴鸭!”重庆梁平区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内,湖面上荇菜漂浮成片,斑嘴鸭成鸟带着幼鸟在水面畅游,余先怀一边小声招呼记者察看,一边按下快门。

余先怀是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高级工程师,对这里的鸟儿十分熟悉:“斑嘴鸭是国家‘三有’保护动物。2018年它们第一次被发现来双桂湖越冬,现在已经经常能在这儿看见了。”

双桂湖的美丽蝶变,是梁平区开展水环境治理、湿地生态保护修复的一个缩影。今年10月,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六次会议第八届全球地方政府和城市峰会上,梁平入选“自然城市”平台;此前《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上,梁平还入选“国际湿地城市”。

小小荇菜,体现治理成果

湖面上,一簇簇小黄花随着水波浮动,这就是荇菜的花。

“荇菜对生长环境极为挑剔。”梁平区林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陈世康说,“不仅水质要好,还要富含其生长需要的微量元素。水深也很有讲究,太深难以扎根,太浅不利于生长。”

双桂湖的前身是一座建成于1951年的水库,曾因为污染沦为“黑臭湖”。近年来,梁平区对双桂湖展开整治行动,以“严格保护、自然修复”为主导原则,确定方案——保留双桂湖周边林盘群落,保护自然岸线;保留湖泊水陆交替空间带、山地自然地貌,再现田园风光;保护野生动植物,划定生态保育区,营建动物自然栖息地和鸟类迁徙通道。

保护的故事,要从水说起。

“传统的湖体修复方法,往往是把水放干、清除淤泥再放水,或是投放化学物质改善水质,但这两种方式都对生态平衡有影响。”陈世康说,“双桂湖为荇菜、莲藕等水生植物留足生长空间,让它们自由生长并吸收淤泥中的氨氮,从而净化水体;同时向湖中投放鲇鱼等鱼类,吞食因水体富营养化产生的藻类,达到改善水质的目的。”

“双桂湖岸线采用‘软化修复’的模式,种植迎春等植物,既美观又能防止水土流失。”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主任唐宏告诉记者,过去一些岸线往往采用抛石、铁丝网固定或水泥加固的方式,看似省事,实则会让黄鳝等常栖息于稻田、湖泊、河道淤泥层的水生生物“无家可归”,导致生态失衡。

如今双桂湖岸边密植月季、灯芯草、铜钱草等,减缓水浪冲刷、防止边坡塌陷;高低不一的小微湿地连通水系,形成一个结构完整、功能连续的城市湿地群。

株株稻穗,补充鸟儿口粮

双桂湖畔的稻田湿地里,一株株稻穗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颗粒饱满。

“这里的水稻可以为鸟儿补充越冬食物。”陈世康说。

塘、沟、渠、堰、井、泉星罗棋布,各式各样的小微湿地如珍珠点缀在这片土地上,构成了以双桂湖湿地为中心,半径5公里的复合型湿地生态网络。

“我们在湖边湿地种植了茭白、莲藕、莼菜等,不仅改善水环境质量,还为鸟类等野生动物提供根茎等食物。”梁平区湿地保护中心保护科科长潘涛说。

从高空俯瞰,双桂湖畔有很多像“泡泡”一样分散在湖四周的小微湿地群。“要选择利于蓄水、土壤沉降较厚的地方,水生植物才长得好,鸟儿才肯光顾。”潘涛说。

据统计,目前双桂湖国家湿地公园有鸟类214种,包括青头潜鸭、棉凫、鸳鸯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每年冬季,上万只雁鸭类候鸟会来此越冬。

片片湿地,带来生态红利

“湖边的鸭子是家养的吗?”一名游客指着水面上嬉戏的野鸭问。

“这些都是野鸭。”余先怀自豪地说,“每年11月开始,双桂湖边的居民就会看到成群的鸭子,它们是从北方迁徙来的。”

数以万计的野鸭在湖心岛与四周湿地上栖息,抬头望,成群的鹭鸟在空中盘旋翻飞,翩然起舞,蔚为壮观。

在双桂湖工作多年,余先怀镜头里的鸟类品种越来越多。以前,每巡护一次,余先怀都会在记录本上写下工作内容,积累成厚厚的记录本,如今他有了新方法。

“双桂湖占地面积有5200余亩,仅靠人工巡护,不能完全覆盖。”余先怀介绍,2019年开始,他所在团队建设了鸟类AI监测大数据平台,通过录入上万张鸟类照片来训练AI识别模型,实现对视频画面中的运动鸟类的识别分类。

“候鸟变多了,植物也多了。”余先怀说,“植物种类增加到623种,荇菜群落达500余亩;湖区水质也稳定在Ⅲ类……双桂湖内生物多样性明显增加。”

截至目前,梁平已建成400余个具有典型示范效应的小微湿地,湿地面积近2万公顷,湿地保护率达到52%。

 

《 人民日报 》( 2024年11月14日   第 14 版)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分布“版图”持续扩展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