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数读广西能源革命十年

2024-10-31 11:14:01    《人民周刊》

今年是“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十周年。十年来,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广西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步伐更加坚实有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从南方电网广西电网用电大数据回溯,数字变化勾勒条条曲线,描绘能源革命推进的深度、广度。

 

广西贵港110千伏百花山风电场产生的绿色电能通过南方电网主电网送到千家万户。韦振宏摄

 

——十年来,广西加快绿色转型,推动能源消费革命。全社会用电量年均增速7.1%,人均用电量由2014年的2751千瓦时增至2023年的4860千瓦时,年均增长8.7%。2023年,广西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排在全国前列。

工业绿色转型加快,十年来,高技术设备制造业年均增长9%,其中汽车制造业2023年增长达到53%,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光伏设备及元器件制造、通信设备制造、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等行业用电比重明显增加,印证产业结构调整步伐逐步加快的趋势。

绿色用电新业态蓬勃发展,推进工业、交通、农业农村等重点领域电气化发展。充电设施网加速新能源汽车“驶”入寻常百姓家,2023年充换电服务业用电规模达到1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1%。

 

南方电网广西南宁供电局工作人员对500千伏平陵甲线进行维护。马华斌摄

 

——十年来,广西立足能源区情,推动能源供给革命。2023年广西总装机容量达到7565.8万千瓦,比2014年增长135.4%,成为我国西部首个包含水、火、核、风、光等多种电源的省级电网。新能源从小到大,并网风电、光伏分别是2014年的102倍、252倍。储能起步即加速,截至今年5月,广西新型储能装机总容量达172.4万千瓦,比去年同期增长568.1%。

广西电网积极探索以数字化绿色化协同促进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形成500千伏广西“四横两纵”主网架格局,西电东送能力提升800万千瓦,比十年前提升1倍。融入和服务区域协调发展,电网承载能力和清洁能源消纳能力不断提升,成功应对十年来最严重的缺电形势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考验,有力支撑广西建设国家综合能源安全保障区。

 

俯瞰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广西南宁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马华斌摄

 

——十年来,广西深化科技强网,积极推动能源技术革命。数字电网、车网互动、智慧能源、电氢协同、电力生产力新质态等蕴含创新基因的新词成为广西能源领域技术发展的新赛道。

作为能源领域科技创新的“排头兵”,南方电网广西电网公司集中优势资源力量在自主可控、进口替代等方面突破瓶颈,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承担22项国家、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数3389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115项,科技成果转化收入突破1亿元。2024年5月11日,投运了我国首个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填补了钠离子电池材料、钠离子电池集成技术,以及钠离子电池储能安全防控技术三个方面的空白。

 

南方电网广西北海供电局500千伏福成变电站智能巡视机器人根据指令开展智能化巡视。岳浩摄

 

——十年来,广西坚持解放思想,推动能源体制革命。能源领域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成效显著,“获得电力”指数排名前列。

创新“央地融合”新模式,理顺广西县域供电体制,推动“一张网”建设破解县域农村用电“老大难”,改革成果惠及2000多万人,实现从“用上电”到“用好电”转变,电力普遍服务能力显著提高。

纵深推进电力市场化改革,十年来,累计电力交易成交电量超6000亿千瓦时,2023年交易电量1088亿千瓦时,是2014年的32倍。作为全国首批开展绿电交易的省区之一,广西自2022年绿电交易开市以来,推动风光等新能源入市,成交绿电电量累计达100亿千瓦时,以市场化手段助力新能源消纳,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

 

(《人民周刊》2024年第19期)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人民周刊》2024年第19期

上一篇: 西藏持续加强生态保护修复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