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加快绿色转型 推动创新发展

——2024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在京召开

2024-09-18 11:56:15   

9月11日至12日,由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国家电网、南方电网等11家单位联合主办的2024(第十一届)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在北京召开。

本届论坛以“加快绿色转型,推动创新发展”为主题。各大电力央企规划部门领导围绕集团发展规划、电力供需、新能源发展等作主题报告,多位专家就水风光一体化开发、电力市场、新一代煤电、核电、新型储能、氢能、未来产业做专题演讲,并围绕新能源和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开展圆桌互动。来自电力行业的近300名代表参加论坛。

 

2024(第十一届)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会场
 

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游敏在致辞中表示,本次论坛旨在汇集行业力量,凝聚行业智慧、围绕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相关主题,开展演讲和圆桌讨论,分享院士、专家和科研机构与企业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商行业高质量发展大计,积极为政府建言献策,为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服务。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薛禹胜以《新型能源体系建设与双碳任务路径优化的多目标规划》为题发表主旨报告。他以能源转型和双碳任务的协同规划为切入点,系统阐述了复杂巨系统演化中的多目标协同规划方法,深入探讨了复杂系统研究的意义、理论与实践。他表示,能源转型与双碳路径的优化应基于能源的信息-物理-社会(CPSSE)框架,按照整体还原思维(WRT),将线性的“局部还原”提升为非线性的“整体保熵还原”。此外,他还介绍了候选路径评估比较(CPC)方法及在相关场景中的应用案例,为能源转型与双碳任务完成的路径优化提供了全新思路。

中国科学院院士管晓宏作题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支撑市场驱动的绿色能源转型》的主旨报告。他表示,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CPES)是实现能源系统整体优化控制与决策的基础,也是新型能源电力系统的基础。氢赋能的供电、多能储能、转换和互补的控制优化,能够实现局域能量平衡,保证系统经济性,构建市场可复制的分布式零碳能源系统。氢赋能信息物理融合能源系统,将深度改变能源构成,为数字化转型和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提供零碳能源,实现以绿色、分布、市场为标志的能源革命。

德国国家工程院院士雷宪章在题为《电氢协同,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的主旨报告中表示,新型电力系统的研究与建设过程面临诸多挑战,实现源侧清洁化、网侧灵活化、荷侧电气化是能源电力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技术途径。电氢协同能够解决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的可再生能源变化性与负荷刚性之间的矛盾。要在大力建设清洁能源的同时,依托技术创新和技术突破,实现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的建设,逐步完成化石能源的零碳替代,最终实现双碳目标。

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院长张益国作题为《新形势下新能源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的主旨演讲。他表示,全球大部分国家难以通过本国化石能源实现能源独立自主的安全供给,发展可再生能源是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是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实际出路。我国正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主导新型能源体系建设。在这一过程中要考虑到可再生能源与煤电、油气等传统能源相互依存的关系,建立低碳能源体系需要的规则体系,有序替代,平稳转型。

国家电网公司发展策划部副主任王乐在题为《关于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认识与思考》的主题报告中表示,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电力保供面临多重压力,新能源发展规划需加强统筹,电力系统安全运行面临诸多挑战,系统成本也在快速增加。国家电网将坚决扛牢电网责任,通过加强规划引领,实施供需两侧协同发力,创新电网发展方式,打造能源转型动力引擎,加强机制建设,以更大力度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南方电网公司战略规划部副总经理周剑作题为《构建南方电网目标网架,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主题报告。他表示,南方电网坚持以能源安全新战略为引领,持续推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推动新能源与常规电源、调峰电源优化组合,实现电力保供和新能源的有效消纳。采用柔性构网技术路线,实现从“交流支撑直流”到“直流支撑交流”的技术变革,支撑南方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华能集团战略发展部(战新产业部)副主任陈晓路作题为《华能集团高质量发展路径》的报告,并表示,华能将努力构建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的现代能源产业体系,主动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发展需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步伐,进一步发挥新能源、水电、核电三大支撑作用。加大存量煤电“源头”减碳力度,加快碳捕集技术升级和规模化商业应用,积极参与碳市场交易,尽快实现碳达峰。

中国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副总经理辛克锋作《新能源项目高质量开发》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中国大唐新能源项目开发流程和投资决策支撑系统,并结合集团项目开发、可研、投资、开工等不同阶段应关注的重点以及项目优化重点方向进行了实践经验分享。

国家能源集团战略规划部副主任李建伟作《践行高质量发展,助力构建新型能源体系》的报告。他表示,绿色创新发展为新时代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有力支撑,国家能源集团将持续提升能源保供能力,大力推进产业绿色转型,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努力建成世界一流清洁低碳能源科技领军企业和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

国家电力投资集团战略规划与发展部副总监曾武作题为《践行能源安全新战略,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坚强能源保障》的报告。他提出“稳定新能源电价,保障项目合理收益”“规划层面加强多品种电源互补,实现源网协同发展”“加快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高比例清洁能源供给模式的推广落地”“加强新型消纳技术手段应用”“推动新型电力系统调度模式创新”五项建议。

三峡集团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业师(集团部门正职级)董秀芬作题为《聚焦绿色主赛道,锻造新质生产力,奋力谱写三峡集团高质量发展新篇章》的报告。她表示,三峡集团将进一步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

中国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济师、战略发展部/政策研究室主任张念木作《水风光一体化清洁能源大基地建设》的报告。他表示,水风光一体化依托流域梯级水电、水电扩机、抽水蓄能开发,最大化带动流域风光的资源开发。水电、风电、光伏出力天然具有互补特性,通过一体化开发,充分挖掘流域调节能力,可带动流域风光大规模开发利用。水风光一体化开发涉及行政区域多,需要统筹考虑,以推动流域水风光一体化开发实现高质量发展。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电力发展研究院院长刘强作题为《中长期我国电力供需形势展望与规划研究思路探讨》的报告。他表示,要创新电力规划思路和方法,建立系统性全局最优的规划研究思路,细化强化重点行业研究和用电需求分析,强化源网荷储四端协同规划,建立跨省跨区通道多期最优规划模型,强化科技创新与电力规划的深度融合。

北京电力交易中心副总经理李竹作题为《关于以电力市场机制服务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思考》的报告。他详细介绍了我国新能源市场交易的现状与新形势下新能源消纳模式面临的挑战,并表示,为推动新能源市场化消纳,要做好系统运行安全、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全国统一电力市场建设等三个目标的重点保障工作,以及适应新能源特性的交易机制、保障新能源入市后合理收益的市场机制、促进新能源发电消纳水平的政策机制、公平承担系统消纳成本的价格机制等四方面政策和市场机制的保障工作。

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副院长黄海威作题为《新时代煤电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实践》的报告,并表示,煤电发展需要适应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要求,既要深度调峰、又要快速爬坡、还要控制煤耗和降低碳排放。要统筹平衡灵活性、清洁性和经济性等目标,以功能和目的确定合理的技术参数,积极稳妥推动煤电低碳化转型和灵活性提升。

中核集团战略与咨询管理委员会委员白云生作题为《核电发展形势与展望》的报告。他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连续三年上调了全球核电发展预测,核能已成为世界公认的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不可或缺的能源选择。他提出四点建议:一是持续规模化发展核能;二是强化科技创新引领作用;三是出台相关支持政策,推动核能纳入绿色低碳政策体系;四是优化核能发展环境,加强涉核公众沟通和核科普。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科技信息装备事业部总经理裴爱国作题为《新型储能技术创新与工程实践》的报告。报告指出,随着新能源规模的快速增长,电力系统对新型储能需求愈发强烈,客观上推动了新技术落地、标准体系建设和政策体系的完善。目前,新型储能发展总体上处于由研发示范向商业化发展的过渡阶段,表现出了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的特点。中国能建拥有丰富的储能项目建设经验,正在努力推动行业协同发展,全力构建新型储能现代产业链。

国华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氢能产业部主任兼国家能源集团氢能工程技术公司总经理罗世龙作题为《双碳背景下的氢能产业展望与实践》的报告。他表示,目前行业发展还存在氢能整体发展成本仍偏高,技术装备短板风险尚存,氢能标准体系仍不完善三个方面的问题。国华投资公司目标是建设国内领先的绿氢产业公司,打造三位一体的创新体系,努力推动构建全球领先的绿氢应用生态,为能源电力的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中国华电氢能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华电科工首席氢能科学家、华电科工集团副总工程师白建明作题为《氢氨醇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的报告。他表示,发展氢基能源是构建新型能源系统的有效途径,未来发展氢氨醇,要继续攻克技术和经济性难关。他认为,可再生能源制绿色燃料大有可为,要着力打造绿色燃料产业,构建绿色、低碳、高效、清洁的能源体系。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产业科技创新研究部部长王晓明作题为《能源领域未来产业发展思路与建议》的主题报告。他建议,电力央企筛选出能源领域“符合国家战略所需、具备能力或潜力、具备可产业化路径、具备业务增长潜力”的未来产业重点领域和方向,积极进行布局。从创新链和产业链的角度,央企可选择技术策源和产业培育两条重点路径来培育未来产业。

论坛同期举办两场圆桌对话。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由国网能源研究院资深专家李琼慧主持,国网发展策划部主任师吴静,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王霁雪,南网能源研究院新能源所副所长杨再敏,大唐集团技术经济研究院新能源评审部主任方廷,国家电力投资集团中国电力国际发展有限公司发展部总经理王亮,同方智慧能源碳中和研究院能源规划设计中心总经理秦菲,共同围绕当前新能源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结合自己的业务实际,就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互动交流。

 

新能源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

 

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推进,配电网角色正在发生转变,在促进分布式电源就近消纳、承载新型负荷等方面的功能日益显著,在国网经济技术研究院配网规划中心主任罗金山的主持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邀请了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发展部副主任石方迪,国网湖南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副院长邓铭,天津大学电气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授孔祥玉,内蒙古电力集团计划发展部副部长郭厚静,广西电网公司规划中心副总经理梁睿5位对话嘉宾,各自结合所在地区的实际情况,围绕配电网补短板、提升承载能力、强化全程管理、加强改革创新等方面进行了互动交流。

 

配电网高质量发展圆桌对话

 

论坛设置项目推介环节和展览展示。河北京电新能源集团展示了公司新能源开发投资业绩,并借论坛机会推介了合作意向,中成空间公司展示了公司专利气膜技术在电力行业的应用情况及二氧化碳储能技术。

与会人员表示,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联合各电力央企,连续11年举办中国电力规划发展论坛,为企业与政府、企业与企业、企业集团总部与基层之间搭建了良好的沟通、交流平台,为促进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接下来,能源电力行业将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积极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聚焦发展新质生产力,深化电力体制机制改革,增强转型发展动力,努力推动电力低碳转型,奋力谱写电力行业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中国电力发展促进会供稿)

(责编:张若涵)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云南争当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