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司法审判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

大兴安岭生态环境修复基地落成

2024-08-13 18:16:16    人民日报

本报哈尔滨8月12日电  (记者郭晓龙)近日,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与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融合共建的“林业碳汇+生态司法”生态环境修复基地在漠河林业局前哨林场落成。

该基地将司法审判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全部用于生态环境修复,目前已成功种植树龄22年的云杉1305株,占地面积24亩。基地预留二期修复林面积30亩,可种植树木1600株。

该基地将司法审判与生态环境修复相结合,为生态环境损害的预防、惩罚、修复、补偿提供了全链条的解决方案,也为国有林区林业碳汇提供了司法保障。

接下来,大兴安岭法院将把环境资源案件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资金向基地倾斜,致力于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修复示范项目,为其他地区提供参考。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启动森林草原湿地荒漠化普查
下一篇:一座大型空港的绿色探索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