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扩展列入世界遗产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申遗成功

2024-07-29 11:47:42    人民日报

位于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儿在空中飞翔。

新华社记者 徐速绘摄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红海子。

新华社记者 贝 赫摄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右旗巴丹吉林沙漠夏日风光。

新华社记者 贝 赫摄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胡璐、陈冬书)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四十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我国申报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顺利通过评审,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我国已拥有15项世界自然遗产、4项文化和自然双遗产。

这是记者26日从国家林草局得到的消息。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于2020年正式申报世界遗产。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和丘间众多湖泊而闻名,展示了沙漠景观不断变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标志包括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相对高度达460米)、最密集的沙漠湖泊、最广阔的鸣沙区域,以及多样的风蚀地貌。如此独特的景观展现了巴丹吉林沙漠非凡的自然美学价值,展示着地球上重要、典型且持续的风沙地貌发展过程,同时也是丰富多彩的生物栖息地。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国将以全面推进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提升自然遗产地的保护管理水平,助力美丽中国建设,继续履行好国际公约,加强国际合作,分享中国成功经验,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和文明交流互鉴。

新华社北京7月26日电  (记者胡璐、伍岳)当地时间7月26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第四十六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评审,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这是记者26日从国家林草局了解到的消息。

2019年,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扩展的这5处提名地包括上海崇明东滩、山东东营黄河口、河北沧州南大港、辽宁大连蛇岛—老铁山和辽宁丹东鸭绿江口。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人介绍,上海崇明东滩等5处提名地扩展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对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遗产地的重大边界调整。这一项目的提交和列入是候鸟迁飞区申报世界遗产的杰出范例。

据了解,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候鸟的重要栖身地。这条迁徙通道由西伯利亚—阿拉斯加经东亚、东南亚和南亚,一直延伸至大洋洲,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停歇地和越冬地。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一件短袖里的绿色“门道”
下一篇:“再生资源行业未来一定会更好”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