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草种业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

达到每年3万吨左右草种生产能力

2024-07-10 10:49:58    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7月9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从全国草种业发展现场会上获悉:国家林草局积极推动草种业发展,在基地建设、科技支撑、品种选育等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已经形成近60万亩草种繁育基地,达到了每年3万吨左右的草种生产能力,其中生态修复用草种产量每年1.69万吨。

会议指出,我国草种业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各类草种进口依存度都很高,特别是适用于退化草原生态修复的优良乡土草种严重缺乏。据国家林草局统计分析,随着大规模国土绿化和草牧业转型发展的推进,我国草种需求量逐年增大。未来一个时期,“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矿山修复、盐碱地治理、饲草种植、城市绿化等领域,会产生每年10万吨以上的草种刚性需求。通过抗逆性和生产力兼备的优良乡土草种修复草原植被、提高草原生产力和载畜量,才能从根本上实现草原修复治理成果巩固和草牧业的可持续发展。

国家林草局有关负责同志表示,当前,要紧密围绕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和现代草牧业发展的用种需要,加快推进草种工作。各地要勇于创新机制,加强林草融合,依托国有林、草场建设草种基地,破解用地难的问题。要科学利用天然草原,拓展草种繁育空间,结合区域水土气候条件,筛选主要建设草种,突出抗逆性和生产力兼备的优良乡土草种,加快提升草种生产能力,为打赢“三北”工程攻坚战,维护国家生态安全、食物安全作出更大的贡献。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广西林草种质资源保护利用成效显著
下一篇:《黄岩岛海域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评估报告》发布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