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绿色 > 正文

2023年我国自然资源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美丽中国的生态根基不断厚植

本报记者 常 钦    2024-01-17 11:34:08    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2023年,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土空间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好转。

 

1月15日至16日,2024年全国自然资源工作会议在京召开,总结2023年全国自然资源系统各项工作取得的新突破新成效,谋划部署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

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自然资源要素保障政策供给提质增效。2023年,《自然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做好用地用海要素保障的通知》发布,涉及国土空间规划、用地审查报批、节约集约用地与资产供应、优化项目用海用岛审批程序等内容。土地、矿产、海洋、林草等各类自然资源要素有序调整,为促进绿色低碳发展聚力赋能。

自然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断提高。紧盯严控新增占用、盘活存量土地两个环节,推动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落地,自然资源部门继续实施“增存挂钩”机制,全年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872万亩,成效明显。公布首批258个自然资源节约集约示范县(市)名单。

自然资源部积极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和海洋生态保护修复项目,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引导政策性金融投入资金3500亿元。截至目前,我国已部署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50多个,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达8000万亩。

与此同时,矿山、海洋生态修复这两张“特色名片”也在不断擦亮。持续指导各地开展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十三五”以来,全国累计修复治理面积超30万公顷。扎实推进蓝色海湾整治行动、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红树林保护修复专项行动。目前,已整治修复海岸线2000公里、修复滨海湿地60万亩;红树林面积已达43.8万亩,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

我国自然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不断提高,国土空间支撑能力逐步增强,生态系统质量持续好转。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结果显示,10年间,我国生态功能较强的林地、草地、湿地、河流湖泊水面等地类合计净增加2.6亿亩,这为持续提升陆海生态系统碳汇能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维护资源资产权益,履行所有者职责基础更加坚实。自然资源和不动产统一确权登记深入推进。上海崇明东滩国际重要湿地等49个重点区域自然资源确权登记完成公告登簿,自然资源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委托代理机制、自然资源领域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等试点任务全面完成。

优化国土空间格局,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年,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绘就的崭新蓝图,渐次在广袤的华夏大地上舒展开来,为推进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强劲支撑。

国土空间规划体系逐步完善。国务院已批复18个省级国土空间规划,全国100%的市级规划和97%的县级规划已报审批机关审查。部署国土空间详细规划工作。推进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

“三条控制线”管控不断加强。开展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成果核实处置。首次将生态保护红线实施情况纳入国家自然资源督察范畴。完善城镇开发边界管理政策。“三区三线”全面划定,让主体功能区战略精准落地,“三条控制线”成为地方调整经济结构、规划产业发展、推进城镇化不可逾越的红线。

助力国家重大战略有效落地。规范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全国累计投入资金4488亿元,综合整治378万亩。2023年,自然资源部指导各地推进356个以乡镇为单元的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对农村一定空间内各类生态要素统一规划治理,一体化推进包括耕地在内的土地整理、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以此为抓手进一步促进农村地区国土空间布局优化。

耕地保护硬措施不断完善。自然资源部开展耕地占补平衡专项整治;统筹规范耕地保护卫星遥感监测,着力解决卫片监测图斑下发统筹不够、频次过高、核实举证多等问题;强化督察执法,建立耕地和生态保护“长牙齿”硬措施工作机制。自然资源部公开通报148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集中约谈22个问题突出地市政府负责人。

战略性矿产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扎实推进。自然资源部完成矿产资源国情调查,全面摸清我国矿产资源情况。取得山东莱州金矿等重大找矿突破。自然资源系统统筹矿产勘查开发和生态保护,稳步推进绿色勘查、绿色矿山建设,初步建立绿色勘查开发标准技术体系,逐渐形成了节约高效、环境友好、矿地和谐的绿色矿业发展模式。

锚定自然资源工作定位,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自然资源部对2024年重点工作作出8方面部署:坚持量质并重、严格执法、系统推进、永续利用,切实守牢耕地保护红线。扎实开展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制“首考”,改革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建立健全“长牙齿”硬措施,研究推动批量增加耕地;加大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力度,提高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继续深入开展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深化矿产资源管理改革,加强绿色勘查开发,优化海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合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务实推动极地基础设施和能力建设,提高深远海开发保障能力,维护海洋权益;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和“三区三线”政策,加快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和监督实施,深入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强化差别化要素保障政策,提升自然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启动实施自然生态资源监测评价预警工程,加强自然灾害防治,深度参与全球生态治理;加快完善时空信息新型基础设施,深度挖掘测绘地理信息数据价值,补齐基础数据管理制度政策供给短板,加强地理信息安全监管;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支撑,全面推进法治自然建设,做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和确权登记工作,加大督察执法力度,深入推进重大改革。

“2024年,自然资源部将立足严守资源安全底线、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维护资源资产权益的工作定位,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服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自然资源部部长王广华说。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洱海更清 产业更绿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