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滨州境内,黄河气势磅礴,两岸层林尽染。
黄河流经滨州94公里,从邹平入滨,一路滚滚奔流、翻涌向东,河岸两侧是黄河大坝和淤背区。2021—2022年,滨州市实施了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和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如今,棵棵苗木挺立、满目苍翠,宛若给黄河披上绿丝带,7个新打造的休闲游憩空间更似一颗颗明珠,把母亲河点缀得光彩夺目。
滨州可绿化的地块有限,两年来的建设,在保护耕地的前提下,如何突破传统思路,深入挖潜空间,深度融入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厚植绿色发展的底色?
滨州积极探索在工矿废弃地、荒漠化土地、重要水源及新建道路、水系两侧可绿化区等适宜地段,开展植树造林。尤其是市域黄河河道长94公里、淤背区土地面积1.5万亩、可绿化面积约1.3万亩,适宜造林绿化。
2021年2月,滨州市出台了《滨州市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秉持宜乔则乔、宜灌则灌原则,对淤背区沿线林木退化、绿化苗木规格小、成活率低的地段进行改造提升,对景观效果差的地段进行提档升级。当年4月底,全市高质量、超数量完成计划任务,累计投资近6900万元,完成林带提升4100亩,成活率达91.6%。
2021年11月,滨州接续启动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出台《滨州市沿黄生态廊道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在已形成的沿黄绿带基础上,计划利用一年时间将黄河两岸提升建设成为多树种、景观美、功能强、效益高的黄河生态廊道,重点建成7处以“休闲交往、郊外踏青、科普教育”为主要功能的休闲游憩空间,增加市民近郊游去处,同时更好地保护、弘扬和传承黄河文化。
一年后,工程全面竣工,投资近7000万元,精心打造的7处休闲游憩空间宛如镶嵌在沿黄绿带上的7颗明珠,极大地提升了黄河两岸景观品质和人文内涵。
2023年以来,滨州市又完成了黄河淤背区94公里片林提档升级。目前,淤背区形成了“一段一景”的多树种块状混交林,交界地段、道路出入口等重要节点形成乔灌草结合、常绿色叶搭配的绿化效果,既大幅提升沿线生态景观效果,又保护了淤背区防汛功能。同时,在高标准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的过程中,滨州针对沙化土地造林的成功探索,也为今后特殊地类提供了范本。
滨州实施黄河淤背区绿化提升工程和生态廊道工程,不仅打造了健康的生态系统、筑牢了沿黄生态屏障、释放出更多生态红利,也让沿黄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生态福祉,推动滨州从造林向造绿、造景、造福、造富迈进,让“黄河元素”嵌入城市品质建设,推动滨州向“黄河时代”加速迈进。
2023年,山东省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滨州“扮靓母亲河,高标准建设黄河下游生态廊道”事项,作为深入推动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刘倩)
(责编:李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