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乐游 > 正文

青海德令哈红光村:

铺就“彩虹田园致富路”

2024-07-29 11:23:11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一条缤纷亮眼的“彩虹步道”从村口一直向里延伸,“彩虹步道”两旁种满了瓜果蔬菜,不远处还有采摘体验园和烧烤露营地,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市郊的红光村,别样的田园风情给烈日炎炎下的德令哈增加了一丝清爽。

红光村位于德令哈市东郊,由于气候干旱,土地贫瘠,过去,这个柴达木盆地中部的小村庄并不富裕,多数村民选择进城打工。

2013年,得益于城中村改造整村搬迁项目,红光村260户村民整体搬迁至距离老村子不远的光明小区。

村民们住上了整齐干净的楼房,而原来老村子里的大片宅基地就闲置下来。为了利用好闲置土地,村党支部集思广益,提出“留老村、建新村”的思路,成立村股份经济合作社,利用现有耕地发展田园综合体,经过前期各项准备,2020年7月,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田园综合体开业。

“几年前,我们还在为村集体经济如何‘破零’而发愁,随着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成运营,既解决了村民致富问题,又开辟出一条村集体经济发展新路子。”红光村党支部书记刘四军说,如今,村里田园旅游产业的收入已经占了大头,村两委还探索出了惠及全体村民的村集体经济收益模式,让村民收入翻了番。

自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田园综合体试运营以来,已先后带动86人就业,村民年均增收1.1万元以上,截至2023年底,红光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210万元。

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里,满是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德令哈市河东街道红光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种植管理员葛占寿忙着安排新一季蔬菜的种植。“村两委带领我们成立了股份经济有限公司,现在我们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葛占寿说。

村民李月玲现在是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田园综合体内的管理人员,自从来这里上班,她家每年能增加2万多元收入,李月玲说:“往年一到夏天,来这里玩的游客很多,今年又新增了不少设施,客流肯定会增加,年底大家的分红也少不了。”

河东街道办事处红光村田园综合体丰富多样的游玩项目吸引了许多德令哈市民前来游玩。“周末我们带着孩子一起来这边玩,设施服务都很不错,孩子们都很开心。”德令哈市民王忠奎说,在这里不仅能体验采摘、垂钓等活动,还能看到农产品的加工过程。

近日,德令哈市红光村第二届文化旅游嘉年华活动举办。“我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德令哈,了解红光村,也让我们的农产品越来越出名。”刘四军说。

“彩虹步道”上孩子们嬉戏打闹,采摘园里游客来来往往好不热闹,红光村里奏响“田园交响曲”,每一个旋律都是村民产业致富的“强音”。

(据新华社西宁电  记者王  浡)

(责编:李茜)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爱此溪山好 阳羡觅东坡
下一篇:云台天瀑迎来最佳观赏期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