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工智能、机器人等技术的发展与成熟,人形机器人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与此同时,产业资本竞相布局,政策红利逐渐叠加。在这些积极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下,人形机器人产业有望迎来高速发展。据估计,2024年中国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市场规模约为27.6亿元;到2029年,其规模将达到750亿元;而到2035年,这个数字将进一步增长到3000亿元。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潜力和机遇
人形机器人的迅速发展,将会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起到很多积极的作用。
第一,人形机器人可以有效帮助或代替人类完成很多工作。人形机器人具有与人类相类似的外观和功能,可以执行很多类似人类的任务,它们不仅能将人类从繁重和高危的工作中解放出来,让生产力水平和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还可以在工业、商业、家庭、外太空探索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尤其在面对诸如人口出生率下降、老龄化加剧的情况时,人形机器人可以有效对冲由此引发的劳动力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等问题,为经济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
第二,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将对相关产业的创新和发展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需要众多科学技术的相互配合,因而它的发展将会从需求角度对这些技术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力。举例来说,目前具身智能,即智能体与环境进行交互的能力的发展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课题之一。由于研发投入大,但经济收益却相对较小,所以在很长时间里,这一领域都存在研发动力不足的问题。而随着人形机器人的发展,具身智能的应用潜力将变得十分广阔,其研发动力也将变得更为充足。
第三,人形机器人对社会服务质量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积极作用。人形机器人在医疗、家政、教育等领域的应用,将显著提升社会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医疗领域,人形机器人能够辅助医生进行手术、护理病患。特别是在老龄化社会中,人形机器人可以为老年人提供不间断的看护服务,有效提高医疗服务的覆盖面和质量。在家政服务领域,人形机器人则可以承担清洁、烹饪、照顾儿童和老人等任务,有效提升家庭生活质量,并让人们有更多时间享受闲暇生活。
第四,人形机器人的社会安全与应急响应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例如,在安全监控领域,人形机器人可以在公共场所进行巡逻和监控,实时识别和预防潜在的安全威胁,提高社会安全水平。而在自然灾害和事故现场,人形机器人则能够进入危险区域进行搜救和援助,减少人类救援人员的风险,提高救援效率。
人形机器人发展的困难和风险
在现阶段的中国,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具有很多的先天优势:从技术上,人形机器人的发展高度依赖于机器人、人工智能等技术,而我国在这些领域的积累都十分深厚。我国是世界第一的工业机器人应用大国,工业机器人的装机量超过全球的50%,在机器人的研发、制造和应用上已经有了大量的技术和经验储备。而在人工智能领域,我国的技术实力居于世界领先水平。这些技术条件足以为我国的人形机器人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在供给上,我国制造业的产业门类齐全、产业体系完整,这使得中国在人形机器人的制造上具有强大的潜力。而在需求上,我国大规模、多层次、多需求的市场为人形机器人的应用提供了广阔的部署环境和测试空间,并有望催生巨大的市场需求。所有的这些因素都将有助于人形机器人产业在我国的高速发展。
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在现阶段,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
第一,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依然存在较高的技术门槛。尽管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上已经取得了不少进展,但人形机器人的技术难度依然较大。人形机器人需要解决复杂的机械结构设计、高精度的运动控制、多传感器数据融合以及复杂环境中的自主决策等问题,这些技术难题都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突破,短期内难以全面解决。而对于人形机器人所需的高性能芯片,我国目前依然面临着较严重的“卡脖子”问题。只有妥善解决这些技术问题,我国的人形机器人产业才能真正实现顺利发展。
第二,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和制造成本依然高昂。在现有技术条件下,人形机器人的研制依然是一件高成本的工作。尤其是在核心零部件如高精度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方面,依然需要大量投入。虽然中国的制造业具备规模经济效应,但在高端技术和精密制造方面,与国际领先水平仍有差距,这就使得短期内人形机器人的成本依然居高不下。高昂的研发投入和生产成本,将限制人形机器人的大规模商业化应用。
第三,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依然有待探索。虽然从理论上讲,人形机器人具有巨大的需求潜力,但其具体的商业化形式和路径依然没有得到验证。目前,市面上尚未见到大规模成功商业化的人形机器人。虽然一些企业在特定场景下进行了应用试验,但大多数人形机器人还停留在展示和试验阶段,尚未形成大规模的市场应用。商业化应用不足可能导致人形机器人难以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和支持,进而影响其产业化进程。
除了上述问题,我们还必须认识到人形机器人的发展还可能引发很多社会和伦理问题。比如,人形机器人的广泛应用有可能在短期引发不同程度的“技术性失业”;人形机器人在应用中引发的事故可能会对事故归责、赔偿等问题提出新的挑战;而人形机器人大规模进入家庭,还将引发对隐私和个人数据泄露等问题的广泛忧虑。如果这些问题不被妥善处理,那么人形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将会受到严重的拖累。如果其中的某些问题激化,还可能引发严重的社会矛盾和冲突。
支持人形机器人发展的政策探讨
为促进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经济的积极作用,减少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就需要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
第一,进一步加强相关的基础研究和技术创新。首先,政府加大对人形机器人基础研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在核心技术如人工智能、传感器技术、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其次,政府设立专项基金,支持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联合研究项目,促进技术突破。最后,鼓励科技园区和创新孵化器为机器人企业提供研发和测试环境。此外,积极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机制,加速技术成果的转化和应用。通过政府引导资金,支持科研成果向市场转化,缩短从实验室到市场的路径。
第二,积极完善相关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建设。首先,政府积极扶持关键零部件研发。针对高精度伺服电机、减速器、高性能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提供专项研发资金和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突破技术瓶颈,实现核心零部件的自主生产。其次,政府助力打造供应链体系。要致力于建立健全人形机器人产业链,支持上游核心零部件供应商与下游整机制造商的合作,并推动形成从原材料、核心部件到整机生产的完整供应链体系,提高产业链的稳定性和自主性。最后,政府推进标准化的建设。制定和推广人形机器人相关技术标准,确保产品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通过标准化建设,规范市场秩序,推动行业健康发展。
第三,大力完善和推动市场应用及商业化。一方面,可以考虑选择典型行业和应用场景,开展人形机器人的应用示范项目,并通过政府采购和示范工程,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实际场景中的应用。另一方面,加强人形机器人市场推广和用户教育,提高公众对人形机器人的认识和接受度。通过多种渠道宣传人形机器人的优势和应用场景,吸引潜在用户。例如,可以举办人形机器人展览和博览会,展示最新技术和产品,增加公众接触和了解人形机器人的机会。与此同时,也可以开展科普教育活动,在学校、社区推广人形机器人的知识和应用,培养公众的兴趣和信任,挖掘潜在的需求。
第四,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与伦理规范建设。首先,针对人形机器人研发、生产、使用过程中可能涉及的法律问题,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规框架。尤其是涉及数据隐私、知识产权、产品安全、责任归属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优先予以制定。只有如此,才能让人形机器人的发展有法可依。其次,建立专门的伦理研究机构,针对与人形机器人相关的各种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制定相应的伦理准则和行为规范,确保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安全和可控。最后,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对人形机器人产业进行监督和管理。制定准入标准、质量检测和认证机制,确保市场上销售和使用的人形机器人产品符合安全和质量要求。
(责编:赵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