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热泉“微生物暗物质”及苯甲酸钠降解菌研究获进展

朱汉斌    2024-07-15 19:38:52    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李文均团队联合生态学院教授刘蔚秋团队、新加坡国立大学(苏州)副研究员Mukhtiar Ali团队在热泉“微生物暗物质”及苯甲酸钠降解菌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首次从热泉生境中分离出具有苯甲酸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相关成果发表于《危险材料杂志》(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

苯甲酸钠作为一种常见的食品添加剂,其过度使用和不当处理会导致水体污染,威胁水生生物和人类健康。目前,生物降解被认为是修复有机污染物污染的最具潜力和可持续性的方法,在污染治理中具有重要意义,但高温环境下对苯甲酸钠降解微生物的研究仍然有限。

该研究在国家科技部基础资源调查专项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的资助下,通过对云南腾冲热泉样品进行富集培养和组学分析,发现热泉环境中存在能够降解苯甲酸钠的“微生物暗物质”。经过16S rRNA基因扩增子测序和宏基因组测序,确定假单胞菌门是潜在的苯甲酸钠降解菌,并从中分离出一株新型高温苯甲酸钠降解菌——嗜热苯甲酸钠降解菌(Benzoatithermus flavus SYSU G07066T)。

该菌株能够在45℃的高温条件下,将苯甲酸钠作为唯一碳源进行生长,并高效降解苯甲酸钠。此外,通过系统进化分析,表明嗜热苯甲酸钠降解菌的苯甲酸钠降解功能可能是通过水平基因转移从醋酸杆菌科(Acetobacteraceae)中获得。

该研究首次从热泉生境中分离出具有苯甲酸钠降解能力的微生物,扩展了对双生球菌科(Geminicoccaceae)功能多样性的认识,为高温环境下的苯甲酸钠污染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菌株资源。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电网大模型“大瓦特”实现五省区广泛应用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