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科学家在生态系统水分胁迫阈值方面取得新成果

田瑞颖    2024-07-02 12:06:03    中国科学报

近日,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伏正与合作者在生态系统水分胁迫阈值方面取得新成果,研究发现干旱指数、叶面积和土壤质地是全球水分阈值空间变异的最重要驱动因子。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通讯》。

植物水分胁迫的临界土壤水分阈值定义为植物蒸腾开始受土壤水分限制时的临界土壤水分值。土壤水分低于此阈值时,潜热通量减少,显热通量增加,这一过程会使大气变暖。由于在全球范围内观测蒸发比值的困难,这些过程在不同的模型中采用了不同的参数或函数形式,从而导致了气候、干旱和碳汇预测中的分歧和不确定性。因此,准确地量化水分阈值对于改进未来的气候和水资源、粮食生产和生态系统脆弱性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针对以上科学问题,研究团队通过多源遥感、通量观测、机器学习和地球系统模型,绘制了生态系统水分阈值地图。他们发现,全球平均土壤水分阈值为0.19m3/m3,但具有较大的空间变异,从干旱生态系统的0.12m3/m3到湿润生态系统的0.26m3/m3。当前地球系统模型模拟的水分阈值在干旱地区被高估,而在湿润地区被低估,导致错误的全球通用格局。基于观测数据的全球水分阈值地图反映了植物对土壤可用水和大气需求的响应与适应。

通过可解释的机器学习,研究人员发现,干旱指数、叶面积和土壤质地是全球水分阈值空间变异的最重要驱动因子。同时,该研究还发现过去40年中,土壤水分低于阈值的受水分胁迫天数的比例显著增加,表明陆地生态系统每年越来越多的时间正受到水分胁迫。

这项研究结果对于理解模型中生态系统功能受水分胁迫的起始和识别生态系统水分胁迫的临界点具有重要意义。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上海着力推动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下一篇:深中通道有哪些创新技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