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普通野生稻优异基因发掘平台建立

杨舒    2024-06-14 11:11:02    光明日报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获悉,近日,该所水稻优异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创新团队与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合作,首次组装了普通野生稻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构建了野生稻种质资源优异基因发掘利用与种质创新的平台,并对关键的耐盐与抗稻瘟病基因进行了鉴定,为我国野生稻种质资源挖掘与利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可选择的基因,相关成果发表于国际期刊《自然·通讯》。

水稻是人类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耕种与食用的历史都十分悠久。创新团队专家介绍,人类目前广泛种植的栽培水稻正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普通野生稻驯化而来的。但在这个驯化的过程中,野生稻所携带的大量优异基因丢失或被削弱了,这些优异基因对于育种家而言却是宝贵的基因资源。鉴于野生稻基因组的高度复杂性,亟待建立一个可用于野生稻基因发掘的高效平台,这对野生稻资源利用和水稻品种改良将具有重要意义。

由此,研究团队利用基因技术,以综合抗性优良的中国普通野生稻Y476为载体,首次组装了单倍型无间隙染色体基因组。研究人员以该基因组为基础,分别以籼稻“9311”和粳稻“日本晴”为受体亲本,构建以Y476为供体亲本的两套覆盖全基因组的染色体片段置换系,建立了一个能够高通量鉴定发掘野生稻优异基因的平台。同时利用该平台鉴定出一个耐盐相关基因与一个抗稻瘟病基因。该研究为野生稻基因挖掘提供了高效平台,为稻种资源利用与品种遗传改良提供了先进工具,将加速野生稻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中国加速科技创新拥抱海洋经济
下一篇:我国科学家研发出折射率高度可调谐的新型光学材料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