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科技神器”护航平安高考

韩 荣  华 凌  朱 虹 李丽云  孙  越    2024-06-07 11:33:18    科技日报

良好的考试环境对高考学子来说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多地多部门综合施策,纷纷亮出“科技神器”,在考试安全、考试组织、考生服务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的保障措施,全力护航“平安高考”。

北京:搭建实时智能巡查全覆盖技术

5月底,北京市育英中学考点举行2024年高考考务培训会,对监考员们进行全流程“模拟演练”。

北京市海淀区高招办主任李晓丹介绍,在防止高科技作弊方面,北京今年搭建高考实时智能巡查全覆盖技术,即依托现有视频巡查系统,采用先进AI技术和深度学习算法,搭建实时智能巡查平台,专门应用于考试监考等场景。它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视频,实时捕捉识别考试违规和异常行为,实现考场群体事件、考生违规行为实时报警,以及保密室风险预警等,大大减少由于人为因素引起的误判或疏漏。

这种技术能够在保证公正客观的同时,高效处理考场内的海量监控信息,不仅减轻监考工作人员的压力,还显著提高事后回溯审查的速度,整体提升考务信息化管理效能,确保高考平安、公平。

山西:密织高科技作弊防护网

据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为确保2024年高考安全平稳顺利进行,今年山西省进一步加强安全保密管理,推出多项保障措施,护航莘莘学子追梦之路。

山西省大同市城市管理局提前进入“备考”状态,在高考前对考点区域道路进行排查,对部分考点区域道路进行复测,确保考生出行安全。

同时,山西省还加强了标准化考点建设,升级网上巡查系统,打造“六位一体”的高科技作弊防护网,全力以赴实现“手机(含5G)等通信设备在高考中带不进、用不了、传不出”的工作目标。

山西省招生考试管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山西省各地要继续深入开展形式多样的诚信考试宣传教育,重点宣讲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考试作弊入刑等处罚条款,教育考生知法、守法,引导考生诚信高考,拒绝作弊,并加强对考试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升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黑龙江:采用“2+1”入场安检模式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哈尔滨市将有5.29万余名考生参加高考,哈尔滨市共设18个考区,73个考点。全部考点均为标准化考点,实行全程实时监控录像。

哈尔滨市将防范手机作弊作为高考安全排查重点,严禁考生携带手表、手机、电子设备等非考试必需物品进入考点。哈尔滨市所有考点全部配备“智能安检门”,采用“2+1”入场安检模式,即考生进入考场须经过“两次金属探测仪+一次智能安检门”检测,强化人防、物防、技防等措施,严肃考风考纪,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同时,哈尔滨市打造暖心考场,积极为残障考生提供考试便利。如考生在开考前发现遗忘或丢失证件等,可联系考点考务工作人员,经过身份核验后可先行考试,待下一科目考试时将所有证件补齐即可。

河南:提前监测考点周边电磁环境

今年河南省公安、工信、保密等部门加强协作,重点防范打击高考违纪舞弊行为,营造公平公正的高考环境。

按照部署,河南省公安厅将联合网信、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对校园周边通信电子市场和电商平台清理清查,依法查处涉嫌销售考试作弊器材违法违规行为,集中清理收缴作弊设备,对加工生产销售作弊器材的黑工厂、黑作坊深挖彻查,重拳打击;加大对辅导机构App、涉考网站等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处置影响高考安全和涉考作弊等各类有害信息。河南省无线电管理系统对重点区域和考点周边进行巡查,提前监测考点周边的电磁环境,严查带有无线电发射设备的车辆、房屋及其人员,对相关频段的无线电信号逐一核实,对危害考试安全的非法信号及时处置。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智能技术推动阅卷迈向“无纸化”
下一篇:在科研与产业间架设“高速路”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