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钠离子电池储能应用提速

姚美娇    2024-06-06 12:47:43    中国能源报

新型储能日益成为我国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和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在各类新型储能技术路线中,除主流代表锂离子电池外,钠离子电池技术也备受业内关注并逐渐崭露头角,相关产品研发应用不断提速。

近期,钠离子电池在储能领域应用频获新进展。5月11日,大容量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伏林钠离子电池储能电站在广西南宁建成投运。这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百兆瓦时级钠离子电池储能技术”项目示范工程,通过自主创新,首次将钠离子电池技术应用于大容量储能电站。工程的投产标志着钠离子电池大规模储能工程技术取得关键性突破。

5月10日,昆山先进钠离子绿色储能研发中心及中试基地项目签约仪式在江苏省昆山高新区举行。据悉,该项目是上海领钫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的新布局,以总部项目形式落户昆山高新区,集研发、中试、生产于一体,将为昆山高新区在新型储能电池领域发展注入新动能。

此外,华阳集团首台套50千瓦/100千瓦时钠离子电池工商业储能柜近日下线。资料显示,该储能柜功率为50千瓦,容量为100千瓦时,使用钠离子方形铝壳电芯,采用独立储能柜风冷设计,具有宽电压范围器件稳定高效工作、高能量密度、长寿命、快速充放电等特性,循环寿命达3000次以上,循环效率高达95%以上。

在当前储能市场上,钠离子电池更是公认的“潜力股”。据了解,钠离子电池与锂离子电池工作原理和制造工艺相似,从性能来看,钠离子电池虽然能量密度不及锂离子电池,但在成本、低温、快充、热稳定性等方面表现更好。因此,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钠离子电池在对电池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大规模储能领域是项极有前途的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副教授李林森此前接受《中国能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钠离子电池会在一些对温度较为敏感、对能量密度要求不太高的场景率先取得突破,比如两轮车、三轮车,然后是大规模储能。同时,还有一些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但对成本很敏感的场景,比如小型消费电子产品。”

不过,不容忽视的是,尽管钠离子电池应用前景广阔,但想要复制锂离子电池的高速发展路径,仍面临一些挑战。我国钠离子电池尚处于产业化的导入期,虽然已经初步满足产业化条件,但也存在核心材料亟待突破、组装工艺仍需完善等问题,相关技术指标也有待进一步提升。

值得注意的是,成本端优势是钠离子电池被推崇的重要原因,特别是2022年,受上游碳酸锂价格大幅上涨影响,业界对钠离子电池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然而,随着碳酸锂价格暴跌,锂电池价格随之快速下行。在此背景下,钠离子电池成本优势仍待进一步挖掘。

“碳酸锂降价,锂电池成本就有望往下走,价格跌到10万元以内后,锂电池成本会很接近钠电池的理论成本,钠电池的替代性会减弱,后续推广也可能遇到阻碍。”一位从业者向《中国能源报》记者表示,“目前来看,钠离子电池的成本优势还没有真正体现出来,后续仍需要在降成本方面做工作。”

与此同时,在受访人士看来,除成本外,钠离子电池在安全性、宽温性、能源自主可控等方面也具备诸多优势,发展前景可期。《中国钠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3年)》预测,2030年,钠离子电池的实际出货量将达347.0GWh,届时,最大的应用领域将是储能。信达证券预计,钠离子电池2025年在电化学储能领域、电动两轮车领域,以及小微型电动车领域的渗透率将分别达到15%、5%和10%,对应2025年钠离子电池需求量将达到57.77GWh。

未来,随着技术进步、成本降低,钠离子电池性能有望进一步提升,应用场景也将继续拓展,在两轮和三轮电动车、家庭储能、工商业储能、新能源汽车等多个细分领域都将成为锂离子电池的有力补充。“技术层面,钠离子电池能量密度偏低、循环寿命也不长,短期之内肯定会先应用于对电池容量要求不太高的领域,后期随着相关技术指标越来越好、成本越来越低,应用场景肯定会愈发丰富。”上述从业者指出。

“钠离子电池还需要一段时间发展和成型,需要在不同应用场景进行验证,让客户进一步看到它在低温性能和安全性上的优势。”李林森认为。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大师课揭秘戈壁滩上的“超级镜子”
下一篇:最后一页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