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纳米尺度上传播的自旋波生成

有望促进无耗散量子信息技术发展

张佳欣    2024-06-05 11:49:34    科技日报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和荷兰拉德堡德大学研究人员生成了一种可在纳米尺度上传播的自旋波,并发现了一种调节和放大它们的新途径。这一成果发表在新一期《自然》杂志上,有望促进无耗散量子信息技术发展。

传统设备用电流工作会有能量损失,并向环境散热。替代“有损”电流的一种方法是利用电子自旋而不是电荷,以波的形式存储和处理信息。自旋可以看作是磁铁的基本单位。被扰动后,自旋会脱离其平衡方向,围绕其平衡位置进动(即旋转)。在磁体中,相邻的自旋耦合效应极强,形成净磁化。由于这种耦合,自旋进动可以在磁性材料中传播,从而产生自旋波。

研究人员解释说,在相邻自旋相互倾斜的材料中,旋转频率最高。为了激发如此快速的自旋动力,他们使用了持续时间不到万亿分之一秒的超快光脉冲(比自旋波周期还要短)。此外,在纳米尺度上产生超快自旋波还需要高能光子。他们研究的材料对紫外线光子能量表现出极强的吸收能力,从而在材料表面非常薄的区域(距表面仅几十纳米)激发出太赫兹(即1万亿赫兹)频率、亚微米波长的自旋波。

这种自旋波本质上是非线性的,这意味着不同频率和波长的波可以相互转换。在实验中,研究人员还利用两个强激光脉冲激发系统,首次在实践中实现了这种互换。这一成果是自旋波研究领域的一个里程碑,有可能开辟一个全新的超快相干磁振子研究方向。

研究人员表示,自旋波是一种有吸引力的信息载体,由于它们不涉及电流,因此这类芯片不会有相关的能量损失。新发现对于未来基于自旋波的计算至关重要。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和起飞
下一篇:中美合作探索地球生物演化之谜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