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三秦大地蓄势能源蝶变

李玲    2024-05-31 13:18:37    中国能源报

新时代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既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又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更大业绩,迈上新的台阶。

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习近平

青年时期的习近平同志曾在陕北农村插队,组织带领群众修建道路、造淤地坝、办铁业社、打大口井、发展沼气,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与乡亲们沉淀出深厚的情谊。对那里的一草一木、一沟一岔、一峁一梁,习近平总书记饱含深情,常常牵挂。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赴陕西考察调研,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新时代陕西高质量发展擘画蓝图、指引方向。依托资源优势,以科技创新为引领,陕西发展壮大优势产业,做大做优能源产业、制造业转型升级大文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陕西篇章。

作为能源大省、制造业大省,陕西拥有丰富的油、气、煤及风、光资源,煤炭产量居全国第三,油气当量居全国第二,新能源汽车产量居全国第三,光伏组件市场占有率连续三年位居全球首位,硅片出货量连续九年全球第一,按照规划,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将超8000万千瓦……传统能源的“底气”、新能源产业的“锐气”,正为陕西注入强劲发展动能。

初夏时节,《中国能源报》记者循着习近平总书记的足迹,走进煤化工一线,深入油气井场,探访制造车间,感受三秦大地上能源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创新创业的蓬勃脉动。

变黑为绿—— 

做优高端能源化工产业

百米高塔林立、管道纵横交错、储罐星罗棋布……走进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能榆林化工”)生产区,现代化大型能源企业的壮观景象映入眼帘。在生产区东南角的成品库房前,一袋袋包装好的聚乙烯、聚丙烯产品整整齐齐码垛在一辆辆卡车上,源源不断送往全国各地。

“这些产品都是下游企业重要的工业原料,将被送往各地,用于制造食品包装、医疗器械等。”国能榆林化工甲醇事业部净化甲醇装置安全工程师万少杰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

时光倒回到40年前。

1984年10月19日出版的《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刊发消息——“陕北有煤海,质优易开采”,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神府煤田一举震惊世界,由此拉开榆林煤炭大开发的序幕。40年来,这座从沙海中建起来的城市因煤而兴,点煤成金,成为我国重要的能源供应地和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

2021年9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能榆林化工考察调研时强调,榆林是国家重要能源基地,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煤炭作为我国主体能源,要按照绿色低碳的发展方向,对标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立足国情、控制总量、兜住底线,有序减量替代,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煤化工产业潜力巨大、大有前途,要提高煤炭作为化工原料的综合利用效能,促进煤化工产业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发展,把加强科技创新作为最紧迫任务,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积极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等。

勠力同心,攻坚克难,国能榆林化工交出了一份现代煤化工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的答卷——

2021年11月,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一次打通全流程,成功产出合格乙二醇产品,开创国内煤制甲醇联产乙二醇向可降解材料产业链延伸先河。2022年9月,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标志着世界首套煤制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实现工业化生产。产出的产品在自然环境下可完全降解,真正实现煤炭变黑为绿,为解决白色污染问题拓出了新路径,有力促进我国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发展。

“以现有聚烯烃产品为基础,开发高熔指、高模量、高抗冲的‘三高’料等多种高附加值聚烯烃系列产品,在医用透明包装、食品包装等诸多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国能榆林化工技术质量部技术管理工程师杨学超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目前公司还在实施开展国家能源集团十大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煤化工与新能源耦合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陕西省厅市联动重点项目——低能耗、低碳排放氮气—水光电催化合成氨等,着力推进煤化工与新能源绿色协同发展、合成氨工业转型升级。“我们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根本遵循,围绕发展煤基特种燃料、煤基生物可降解材料产业链,着力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升级,将榆林化工打造成为‘煤—油—化—新材料—新能源 ’一体化综合能源基地、国家煤化工人才高地和煤化工人才培育基地,在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上展现更大作为。”

深挖禀赋—— 

一体推进能源保供和绿色转型

沿着蜿蜒的山道驱车前行,在大山深处拐入一条岔道,一排排黄色的采气树呈现眼前。这里,是我国第一大油气田——长庆油田下属第二采气厂作业七区的零碳智能井组,井组开采出的天然气经过集气站、处理厂,之后沿着管网送往千家万户。

能源是工业的粮食、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国计民生和国家安全。对于能源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念兹在兹,始终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6月13日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引领我国迈向能源高质量发展新阶段。

作为重要的一次能源,石油和天然气是支撑我国工业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压舱石”。立足能源保供,长庆油田近年创造了油气产量持续快速增长和低成本开发两大奇迹,建成我国首个6000万吨级特大型油气田,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组数据看贡献。2023年,长庆油田油气当量达到6600万吨,再次刷新我国油气田产量新纪录。目前,该油田油、气年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1/8和1/4,累计向国家贡献油气当量超9亿吨,并创造了低渗透油气田高效开发的世界奇迹。

油气增储上产的背后,是立足科技创新的攻坚克难,是挑战“三低”油气藏效益开发极限的奋力探索。

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西安主持中国—中亚峰会前夕,专门听取陕西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陕西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强做优现代能源产业集群”。

油气作为传统产业,如何加快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零碳智能井,就是长庆油田的方案。

“以前,常规气井都是手动阀门,员工每天都要巡井,并手动实施开井、关井等操作,非常耗时。后来,通过智能化改造,我们实现了远程智能监控、智能控制、智能注剂、智能柱塞等功能。”长庆油田分公司第二采气厂作业七区党支部书记王德龙在现场告诉《中国能源报》记者,智能化改造解决了员工“上站2小时、工作5分钟”的困扰,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距离智能井组不远处,一排排高高架起的光伏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我们建设的5.45千瓦光伏项目,日均可发电25千瓦时,可以不间断为井场设备供电,极端天气下也能保障5天的供电量,保障气井正常生产需求。”王德龙说,自2021年在作业七区推广光伏应用以来,目前已有1178口井已全部实现绿色化、智能化生产。

《中国能源报》记者了解到,第二采气厂作业七区目前已高效建成首个全流程绿色低碳智能化采气示范区,在长庆油田绿色低碳智能化转型中走在前列。

漫步第二采气厂神木气田第二天然气处理厂,“供绿色能源  献爱国情怀”的标语格外醒目,偌大的厂区仅有4名员工驻守。在毗邻的作业七区“大脑”——保障点中控室内,运行监控岗员工熟练地操作着电脑,1178口气井、8座集气站、1座处理厂的生产动态悉数呈现于电脑屏幕,管控指尖可达。作为长庆油田首个绿色低碳示范区,目前第二采气厂作业七区全流程融入7类新能源技术和24项智能化技术,建成“零碳井场—低碳集气站—低碳处理厂—绿色作业区”,年减排二氧化碳8万吨。

创新争先——

绘就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蓝图

位于西安市渭北工业园区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陕汽控股”)的总装配车间内,一排排生产线井然有序地运转,一辆辆纯电动重卡、轻卡以及氢燃料重卡从这里下线,走出西安,走向世界。

作为全国排名第三的汽车生产企业,陕汽控股是陕西制造业的中流砥柱。“双碳”目标驱动下,陕汽控股在做实做优传统产业基础上,发力新能源汽车业务,2023年新能源汽车产量4177辆,同比增长71%,新能源汽车销量4416辆,同比增长173%。

2020年4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汽控股调研时指出,新时代陕西要有勇立潮头、争当时代弄潮儿的志向和气魄,既要抓住西部大开发、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机遇,又要善于从眼前的危机和挑战中抢抓和创造机遇,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创造新的更大业绩,迈上新的台阶。

2021年3月30日,陕西省委省政府正式授牌成立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作为支撑引领陕西省高质量发展的总平台、总源头和总引擎,以激活陕西存量创新资源、吸引外部增量资源,有效释放创新势能。

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陕汽控股成立了德创未来汽车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德创未来”),围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发展思路,构建包括新能源整车、电驱动、氢燃料电池系统等在内的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科技孵化、产业聚集的科技创新全产业链。

“作为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实践,成立两年多来,德创未来始终在新能源、智能网联、新材料领域深入实践,在新赛道上持续创新、加快成果转化,推动商用车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低碳化加速融合。”德创未来执行董事王彬表示。

如今,德创未来已具备新能源“三电”系统、氢燃料电池等关键核心技术独立开发与攻关能力,掌握自动驾驶控制系统、智能座舱、云控平台等智能网联核心技术,在固态底盘、镁合金轻量化零部件方面持续攻关,围绕“新能源+智能网联”全系统技术链条,形成了纯电动、氢燃料双技术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其自主设计了145款新能源整车产品,申报125项专利,已获授权27项,其中发明专利占比45%以上。

与新能源汽车同样蓬勃“生长”的,还有作为“陕西智造”新名片的太阳能光伏产业。2023年,陕西光伏制造产业规模居全国前列,产值约1600亿元,同比增长26.5%。

在光伏巨头隆基绿能西安电池工厂,1.7万平方米的无尘车间明亮宽敞,通过智能化机械臂操作,一架架硅片历经清洗、扩散、镀膜、测试程序,走下生产线。在这里,平均每0.8秒就可以诞生一片高性能太阳能电池片。

近年来,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迅猛发展,为陕西省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据陕西省发改委透露,陕西目前已形成涵盖晶硅材料制造、硅片加工、太阳能电池、太阳能电池组件、光伏系统(电站)等多个领域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拥有骨干企业20多家,其中隆基绿能晶硅电池研发转换效率连续打破世界纪录。

为进一步加快构建具有陕西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陕西省发改委日前印发《陕西省高水平推进产业创新集群建设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实施方案》,并首批启动包括人工智能、硅基太阳能光伏、化工材料等在内的10个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其中,《陕西省培育千亿级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明确,力争到2025年形成年产值3500亿元以上的硅基太阳能光伏产业创新集群,2035年产值达7000亿元以上。

立足比较优势,依托龙头企业,以新技术开发和新产品研制为牵引,以创新生态优化和“四链”深度融合为关键,陕西充分发挥产业规模效应、资源集聚效应、创新协同效应,在促进新质生产力规模化发展的道路上不断迈出坚实脚步。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助推科技成果“加速跑”
下一篇:电力市场监管体系日趋完善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