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产教协同育人,推进数智化创新人才培养

任一迪    2024-05-29 10:02:50    人民网

当前,面对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目标任务,对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日前,以“教育数智化 启新向未来”为主题的第十四届数智化人才培养暨产教融合发展大会在京举行,旨在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通过加强数智化人才自主培养重塑高等教育。

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推动力,以高层次创新型人才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先导,以数字化能力为支撑。围绕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需求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协同发力,不仅能够满足新兴行业的用人需求,实现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的相互促进,更能以此为契机,构建整合各行业的创新资源、汇聚人才与技术资源的平台,集聚协同创新合力,促进新产业领域产业链延伸、升级和培育,释放新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强大动力。

作为培养数智化拔尖创新人才的摇篮和基地,高等院校需要主动适应数字时代新发展,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一方面,积极打造数智化教育教学新形态,以数字化手段提升教师教学新能力。借助数字时代发展丰富教学新内容,以数字技术赋能教学新方法,建设线上线下混合,虚拟仿真、社会实践等多种类型优质课程;构建数智化教学新生态,推动高校数据集建设,数据共享,算力融合,持续拓展数据资源,丰富数据种类,打造泛在的算力共享平台。

另一方面,探索构建数智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不仅要深化学科专业交叉,如文理工农医不同学科交叉融合再创新,打破学科路径依赖和专业壁垒,还要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将数智化场景、项目、任务、流程引入课程和实践,培养实战型数智化创新人才。鼓励探索建设一批将数智化发展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的核心课程,带动建设一批核心教材、核心实践项目和核心教学团队,以核心要素建设推动构建数智化人才自主培养体系。

培养新质人才需要围绕能力、运用科技构建产教融合新模式。高校和行业培训机构要树立人才培养共同体的理念,对行业培训机构来说,要将数智化领域的一线需求、真实问题、解决方案等带到人才培养中,深度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专业建设、核心课程和教材建设等全过程;要建立常态化、长效化协同机制,支持有条件的高校与行业培训机构签订专门合作协议,不断巩固产教融合成果。目前,用友集团与新道科技基于产业实践、融合教育数字化技术,在产业与教育间,搭建起以培养创新复合型数智化人才为主,全流程、多形态、厚科技的闭环深度融合模式,持续供给产业所急需的拔尖创新型人才与应用复合型人才。

未来,相信通过持续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深入推动高等院校、职业院校数智化创新型人才培养和教育高质量发展,推动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能够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贡献更多力量。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42米高空升降,杯中水一滴没洒
下一篇:数字技术开辟体育新赛场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