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最大最深采光井建成

2024-05-21 11:20:40    科技日报

记者5月16日从中铁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最大最深采光井顺利完工。此举标志着枢纽工程主站房进入封顶冲刺阶段,为后续“京帆”屋盖建设奠定基础。

据了解,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主体部分位于地下。项目采用将阳光引入地下站台的中庭式设计,而采光井就相当于地下枢纽的窗口。本次完工的采光井面积和深度均居本交通枢纽工程之首,面积超7000平方米、深达33米,上方将搭起两片“京帆”。建成后,阳光可通过长96米、宽46米的采光区域,进入地下3层站台层。

由于采光井洞口区域为镂空结构,跨度达23.5米,建设的框架梁高6米、宽1.2米,施工前需要先搭设超高、超大规模架体。在架体搭设过程中,项目团队采用了满堂盘扣支撑体系。该体系以站台层底板结构作为支撑基础,通过架体与钢管柱拉结的方式,将钢管扣件与盘扣支架的横、立杆进行连接,形成“钢管抱柱”结构。这种支撑体系可实现每平方米荷载大于2000公斤,相当于每平方米可承载一头成年犀牛。

8根高度超过33米、平均重量达104吨的钢管柱以及总重超过600吨的钢梁构成了整个采光井的“四梁八柱”。采光井与屋盖进行结构对接,要求极高精准度。为此,项目团队采用分节、分段安装的方式,应用垂直感应装置将垂直度的监控数据反映到仪器上进行实时纠偏,同时利用激光扫描技术辅助定位。

“我们将每一根钢管柱安装的偏差率控制在其高度的千分之一,保证了后续采光井‘京帆’屋盖的精准安装。”中铁建设项目副总工程师韩喜旺介绍。(记者孙瑜)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乡村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下一篇:量子相变的无序算符标度行为研究获重要进展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