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研究获突破

二维哈伯德模型再现铜酸盐超导特征

张梦然    2024-05-21 11:06:25    科技日报

在新一期《科学》杂志上,美国纽约熨斗研究所团队报告称,他们在理解相对较高温度下超导性起源方面取得了突破。这些发现涉及自1986年以来一直困扰科学家的一类超导体——铜酸盐。

超高速悬浮列车、远距离无损电力传输、更快的核磁共振机器……如果人们能够制造出室温下无电阻传输电力的超导材料,那么所有这些先进应用都可以实现。在上个世纪大部分时间里,物理学家认为,超导性只存在于-243℃(高于绝对零度约30℃)以下的极低温度,但如此低温需要昂贵的冷却系统才能达到。1986年,铜酸盐被发现,其高温超导性震惊了科学界:铜酸盐在-123℃仍能保持超导性。这会大幅降低冷却成本。

团队此次成功地用一个二维哈伯德模型再现了铜酸盐超导的特征。该模型将铜酸盐视为围绕“量子棋盘”移动的电子,在模型中,研究人员为电子赋予了对角跳跃的能力,就像国际象棋中的象。这种调整结合超级计算机模拟,让团队捕捉到了先前实验中出现的铜氧化物的超导性和其他几个关键特征。

团队将铜酸盐想象为氧化铜层与其他离子层交替的烤宽面条。当电流无电阻地流过氧化铜层时,就会产生超导性。模型将每一层描绘成一个棋盘,电子可以在其中向北、向南、向东、向西跳跃。这种复杂性来自于量子力学特性:这些层中都有电子,每个电子都有向上或向下的自旋。

在早期使用的简单哈伯德模型中,添加或删除电子并不会产生超导性。相反,稳定的棋盘变成了条纹图案。然而,当团队将对角线跳跃因子添加到哈伯德模型中时,条纹仅被部分填充,超导性出现了。

这一新突破不仅将推进高温超导研究,而且对利用经典计算研究量子世界带来重要启发。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数字乡村为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翅膀
下一篇:耦合脱苦技术改善亚麻籽油口味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