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诺氏驼基因之谜被破解:杂交巨驼 “挑食”,遇冰期走向灭亡

2024-05-20 10:36:22    中国青年报

5月15日,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赖旭龙教授、盛桂莲教授领导的古DNA团队联合中国国家博物馆、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等研究机构科研人员完成的“诺氏驼古基因组研究揭示旧大陆骆驼复杂的演化历史”研究成果,在Cell Press细胞出版社旗下权威学术期刊《当代生物学》(Current Biology)上在线发表。

该项研究首次对骆驼属中体型最大的成员——已灭绝诺氏驼的化石材料开展古基因组研究。研究人员运用骆驼属动物灭绝种与现生种的遗传学数据,结合形态学、年代学、稳定同位素数据进行跨学科分析,研究发现欧亚大陆双峰骆驼不同物种在地质历史时期存在广泛的基因流动,其演化历史比学界已有认知更为复杂。

骆驼对干旱恶劣气候环境有很强的耐受性,被誉为“沙漠之舟”,是学界探究生物环境适应性的理想物种。早更新世晚期以来,欧亚及非洲大陆的骆驼以4种真驼为代表:现生的单峰驼、家双峰驼、野双峰驼和已灭绝的双峰骆驼——诺氏驼。

为探究现生双峰驼与诺氏驼的亲缘关系,研究人员获取了我国东北地区7个晚更新世诺氏驼化石材料的完整线粒体基因组及部分核基因组,与欧亚及非洲大陆现生骆驼的同源分子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诺氏驼与现生双峰骆驼的祖先种群可能存在的基因流动进行分析,发现在骆驼属动物的进化史上,3种双峰骆驼不同种之间存在广泛杂交。诺氏驼与家双峰驼、野双峰驼之间的演化关系不能模式化为简单的分叉树,推测其应为网状结构。

与现生双峰驼有着交叉亲缘关系的诺氏驼却在晚更新世末期迅速走向灭绝,研究人员分析发现,随着时间推移其食性变化不大,饮食习惯较单一,比较“挑食”。相比于现生家双峰驼和野双峰驼,诺氏驼的核苷酸多样性更低,这可能反映了在深海氧同位素3阶段(距今约6~3万年)期间诺氏驼种群就已发生了收缩,随后到来的末次盛冰期(距今约2.1万年)严酷气候环境成为压垮诺氏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研究人员表示:“骆驼具有耐干旱、对环境适应性强的特点,与人类文明有着密切的关系,对诺氏驼古DNA的研究,对揭示该种群自身演化以及系统认识其现生近缘物种的分子演化历史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王俊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朱娟娟)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航天科技成果走进千家万户服务千行百业
下一篇:推动科研国际合作 携手应对全球挑战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