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江苏阜宁:科技拓宽环保滤料产业发展边界

金 凤    2024-05-16 11:37:41    科技日报

“怎样才能让过滤工业烟气的滤袋同时防水、防油、防静电?”最近,这个问题让南通大学纺织服装学院讲师杨棹航牵挂不已。3月底,她再次前往江苏三元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元环保),与企业探讨技术改进方案。

如今的杨棹航,不仅是科研人员,还是三元环保的科技副总。去年,一心寻求技术迭代的三元环保,向阜宁环保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求助,研究院随即组织南通大学的专家团队赴企业走访调研。在那次考察中,公司与从事非织造材料研究的杨棹航一拍即合,开始合作。

在江苏省盐城市阜宁县,已经发展了40多年的环保滤料产业,而今依靠科技创新,重新焕发了青春。

阜宁拥有全国唯一的环保滤料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园区——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园区内拥有各类滤料企业170余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3家,已经形成从原料纤维、基布、滤袋,到滤袋回收再利用装置、大型成套除尘装备、数智运维系统的制造产业链。

推行智改数转 为滤料产业注入发展动能

走进阜宁的江苏蓝天环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蓝天环保)生产车间,一束束纤维经过各种复杂工艺,变成一只只滤袋。它们最终将被安装到煤炭、钢铁等重工业企业的大型设备中,用于过滤工业烟气中的粉尘。

在蓝天环保,每一种滤袋都有不同的特性。有的耐高温,有的耐化学腐蚀。有意思的是,这些滤袋都自带“身份”信息,如果它们的生产质量不达标,企业可以追溯生产过程寻找纰漏。而这种追溯能力,来自公司近年来打造的“智维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蓝天环保的运营管控中心,生产部部长杨森操作一台平板电脑,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针刺车间各台机器的运行参数。“平台发现数据异常会报警。后期如果发现滤袋有质量问题,就可以追溯。”杨森说,平台上线后,滤布质量的稳定性明显上升,产品合格率达95%。而这仅是平台的一小部分功能。2023年平台被评为江苏省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阜宁,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正在为环保滤料产业发展注入不竭动力。阜宁县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环保滤料产业园内30多家滤料企业实施了技术改造和企业上云项目。

如何让发展了40多年的传统产业“老树发新枝”?阜宁在不断拓宽产业的发展边界。

“目前,阜宁环保滤料产业园正全力推动企业从生产向生产型服务业拓展,用企业研发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下游企业智能化、绿色化发展。”阜宁县阜城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夏斯军说,“同时,园区着力引导企业突破技术瓶颈,鼓励它们向汽车、医疗用无纺布等领域拓展,加快发展精细过滤材料,突破陶瓷滤料、金属滤料等特种滤料的研发瓶颈,做强反渗透膜等高端优势产品。”

营造创新生态 为产业发展提供源头活水

中国滤料研发共享中心、中国滤料检测校准中心、中国滤料技能培训中心、上海纺织集团检测标准有限公司阜宁检测中心……在阜宁,赋能环保滤料产业发展的各类研究、检测平台星罗棋布。

记者走进阜宁环保新材料创新研究院时,滤料测试台正嗡嗡作响。它正在为园区内一家企业的覆膜涤纶滤布进行过滤效率测试和脉冲清灰性能测试。

研究院主任施文涛介绍,研究院自2022年成立以来,已建成5间标准化实验室,可以对材料进行高温测试、拉伸测试、撕裂测试、透气测试等多种测试。

“以前部分产品在出厂前,需要为购买方提供第三方出具的质量检测报告,我们要将材料邮寄到盐城做检测鉴定,但现在‘足不出园’,就可以到研究院免费做检测,节省了不少开支。”江苏至臻环保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办公室主任李进说。

对于企业生产中遇到的核心技术难题,研究院也及时伸出援手,为企业排忧解难。施文涛记得,走访企业时,一家企业反映,传统的针刺滤料的基布层结构单一,基布强度较低,可能导致滤料出现裂口、过滤效果不佳。

“我们走访调研后联系了南通大学的专家,他们正与企业联合展开技术攻关。”施文涛介绍。目前,研究院已推动南通大学的科研团队与阜宁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解决企业的核心技术问题。同时,研究院还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与服务,开展人才培训与交流活动,推广新材料的应用。

整合创新资源、搭建科创平台、输出科技服务。阜宁县在以科技创新驱动滤料产业发展中,积极培育创新型企业,提升企业自主研发水平。

阜宁县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阜宁县科技局共发放近800万元资金,奖励首次或被重新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获批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获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环保滤料企业。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搭建交流平台 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