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一块“身怀绝技”的玻璃

邓倩倩    2024-05-16 11:36:58    科技日报

智能调光、加热除雾、播放视频……一项项“黑科技”,颠覆着人们对玻璃的传统认知。

这些“身怀绝技”的玻璃,产自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凭借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和技术创新,福耀从昔日一家籍籍无名的乡镇小厂,成长为全球领先的汽车玻璃和汽车饰件一体化解决方案供应商。

记者近日走进这家公司,看它如何以技术创新引领制造升级,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生产更多的智能化、绿色化高附加值产品。

“玻璃+”拓展功能应用场景

一块福耀玻璃,可以是智能显示屏,将车辆导航等信息投射到玻璃正前方;镀膜后可以有效反射热量,防止车内温度过高,减缓车内仪表盘老化;加载芯片后则变身智能网联汽车的“数字电子车牌身份证”……

这些“玻璃+”功能的实现,源于福耀的持续创新。集团拥有研发团队超4000人,每年营收的4%以上用于创新研发投入。截至2023年底,福耀在全球共申请专利3377件。

“核心技术没有捷径可走,必须依靠自主创新。”福耀玻璃工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叶舒说,如今公司已实现核心技术100%自主可控。

近年来,福耀投身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致力于提供集信息交互、视窗等功能于一身的汽车玻璃解决方案,让玻璃“更聪明”。

新型车载5G天线玻璃,是福耀产业创新的一项重要成果。智能汽车要想拥有高级别自动驾驶能力,至少需安装20根以上的天线以满足5G通信要求,这么多天线如何安装一直是行业难题。

福耀玻璃工程研究院相关人员介绍,福耀专门组建攻坚团队,通过将天线隐藏在玻璃内部,实现了天线和玻璃一体化设计。目前,福耀5G天线玻璃最高能达到800兆比特每秒的网速。汽车玻璃作为显示交互、数据传输等功能的重要载体,正在不断被重新定义。

“4.0工厂”提升智能制造效率

在福耀新建成的绿色智慧工厂,生产线上的机械臂正在有规律地来回摆动。一块平板玻璃,经裁磨、压制、镀膜等精细工序变为成品,直至物流装箱,全生产线已实现高度自动化。

“这是福耀最新打造的‘4.0工厂’。生产线人数虽然减少近20%,但生产效率反而提升200%,每30秒内就能生产一套天窗。”福耀主管汽车玻璃生产的负责人吴礼德说,如今福耀拥有2229台工业机器人。

除自动化生产外,这座绿色智慧工厂还配备了人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以大天窗生产线为例,全线7个关键工序布置了9套自动检测系统和2个监测定位系统,通过人工智能深度学习玻璃的裂纹、气泡等缺陷特征,可替代人来完成外观、透明度、商标等质检工作。

工业互联网是大势所趋。福耀正积极布局,将“神经系统”覆盖全球工厂,触达产业链上下游。

据介绍,在福耀全球50个工厂里,50%以上自制数控机床采用互联网传感器等技术接入信息处理中心,以便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优化管理。经测算,福耀生产效率由此提升了30.5%,产品不良率降低30%以上,能源利用率提升12%。

通过工厂联网,福耀已具备“多品种、小批量”的高度柔性生产方式。

“我们可以在同一条生产线上实现数十种不同汽车玻璃的生产,普通复杂度的玻璃品类切换通常只需1小时,一个车间一年可以生产上万种不同的汽车玻璃。”吴礼德说,传统工厂难以达到这种灵活度。

“绿色化”助力高质量发展

2024年伊始,福耀宣布在福建投资32.5亿元建设一流零碳智能工厂,打造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出口基地。

据统计,福耀2023年实现光伏发电量约10万兆瓦时、余热发电量约7万兆瓦时,减少约12万吨二氧化碳排放。截至2023年底,福耀累计有14个生产基地获得“绿色工厂”认证。福耀还制定了“双碳战略目标”,规划于2030年实现每万元产值碳排放量比2019年下降50%。

“为实现低碳目标,福耀在生产过程中持续优化工艺,降低单位能耗。”吴礼德说,企业将绿色理念贯穿在设计、研发、制造等生产运营的每个环节。

——“绿色设计”,以数字化技术提高效率。福耀通过先进的数字仿真等技术,帮助研究员将三维设计成果仿真转化,缩短产品设计周期。

——“绿色能源”,因地制宜开发光热发电。推进余热综合利用项目,安装余热发电设备,回收烟气中的热量进行发电。

——“绿色产品”,持续研究节能降耗创新技术。福耀已取得不少阶段性成果:超隔绝玻璃可隔绝87%红外线、99%紫外线,减少车内空调能耗;太阳能玻璃可为车载电器供电,减少汽车二氧化碳排放;轻量化玻璃可通过特殊工艺减轻钢化玻璃和夹层玻璃重量,减少汽车油耗和电耗。

叶舒表示,对于从传统制造领域起家的企业而言,发展新质生产力就是坚持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只有不断推动企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产品才会拥有竞争力。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搭建交流平台 探索城市数字化转型
下一篇:“海葵一号”助力油气开发挺进深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