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出版社主管 人民周刊杂志社主办

010-65363526rmzk001@163.com
首页 > 栏目 > 科学 > 正文

新技术大幅提高硝酸盐电还原合成氨生产效率

2024-05-11 10:25:41    科技日报

记者5月10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该校曾杰教授和耿志刚教授研究团队针对硝酸盐电还原合成氨反应,设计了一种串联催化剂,通过耦合铜单原子催化剂与四氧化三钴纳米片,调控硝酸盐电还原过程中中间体的吸附能,从而促进硝酸盐电还原合成氨过程。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将废水中的硝酸盐通过电催化还原到氨,不仅是一种废水处理的有效方式,也是一种可持续合成氨极具前景的方法。然而,硝酸盐电还原过程中涉及多种含氮中间体的吸附和转化,吸附构型的多样性使单一催化剂难以同时满足对于中间体的优化吸附。目前广泛报道的铜基催化剂虽然有利于硝酸盐的吸附,但铜基催化剂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在于亚硝酸盐的过度积累容易导致催化剂的失活,也不利于后续加氢步骤的进行,限制了产氨率的进一步提高。

研究人员将氧化钴纳米片均匀负载于铜单原子催化剂表面,随后的电化学测试结果表明,在硝酸盐电还原反应中的产氨速率,相比于单独的铜单原子催化剂和氧化钴纳米片分别提高了2.2倍和3.6倍。结合电化学原位拉曼和理论计算,铜单原子位点促进了硝酸盐到亚硝酸盐的转化,而邻近的氧化钴可增强对亚硝酸盐的吸附,从而促进了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顺序电还原,极大地提高了产氨速率。(记者吴长锋)

(责编:赵珊)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 着力提高创新驱动发展能力
下一篇:大多数哺乳动物为何有5个指头

人民周刊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人民周刊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作品中是否有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或“来源:人民周刊”。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人民周刊网”及/或标有“人民周刊网(www.peopleweekly.cn)”“人民周刊”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图片中明确注明“人民周刊网记者XXX摄”或“人民周刊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人民周刊网或人民周刊)”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联系电话:010-65363526 邮箱:rmzk0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