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经理人,亦称技术经纪人,是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产业化过程中,发挥组织、协调、管理、咨询等作用,从事成果挖掘、培育、孵化、熟化、评价、推广、交易并提供金融、法律、知识产权等相关服务的专业人员。技术经理人是促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关键人才,是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催化剂与桥梁纽带。
近年来,我国高度重视专业化技术转移人才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立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对推动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建设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取得了一系列明显成效。一是从职业化发展路径来看,2022年技术经理人作为新职业正式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归为第二类“专业技术人员”,为长期活跃在技术转移一线的从业者明确了正式的职业身份。目前,四川、北京、天津、山东、陕西、重庆、广东、辽宁、宁夏等地,已将技术经理人纳入职称序列,评价标准包括申报人员的政治素质、道德作风、业绩能力、继续教育等。技术经理人一般对应自然科学研究系列或工程技术系列的初级、中级和高级职称,主要分为技术转移研究和技术转移运营服务等方向。评价方式采取单位评审和聘任两种方式,注重评价人才在技术转移领域取得的实绩和成效。二是从学历教育来看,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如上海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等已陆续开设技术转移相关专业或方向,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形式授课,内容涵盖金融、财务管理、科技创新、技术转移以及互联网发展等学科或专业。三是从非学历教育来看,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有关部门,以及36家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和相关行业学(协)会等机构开展技术转移人才专业化培训。如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和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积极推动技术经理人职业能力知识体系建设,正在会同中国科协科学技术创新部编制技术经理人初、中、高级培训教材。同时,聚焦生物医药、信息技术、先进制造、先进材料、绿色技术和综合交叉领域开展技术经理人能力水平评价试点,推动建设全国技术经理人公共服务平台,打造技术经理人职业应用生态。四是在激励机制方面,通过职业发展、薪酬激励、荣誉表彰等方式,持续激发技术经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由中国科协“科创中国”平台发布的“技术经理人先锋榜”等系列榜单很具代表性,极大促进了“四链”融合,有力提升了技术经理人的身份认同感和行业凝聚力。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2年,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共420家,从业人员总数近5万人,其中专职人数仅2万余人。精通技术、法律、知识产权、商务、管理、财务等复合型人才的匮乏是普遍问题。技术经理人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角色,面临着职业发展、教育培训和评价激励等系列挑战。一是缺乏明确的职业发展路径和权威的职业能力水平评价体系,尚未形成较高的职业认可度、统一的行业标准和执业监督机制。二是培育缺乏规范、完整、持续更新的知识体系,使得技术经理人在专业知识和实务操作方面难以形成有效累积和梯度提升。同时,在技术经理人教育培训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合理问题,培训组织分散、规模偏小、内容碎片化,且整体质量参差不齐,限制了技术经理人队伍整体素质的提升。三是针对技术经理人缺乏有效的信用评价体系和服务全程留痕机制,导致相关激励政策存在“落地难”等问题。总之,我国技术经理人队伍仍处于发展初期,体系建设尚未有效满足新质生产力发展的现实需求。
为适应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加快建设高水平的技术经理人队伍意义重大。一是前瞻谋划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布局。紧扣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目标,聚焦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和技术经理人培养体系建设的难点,强化战略研究和实践探索,充分发挥行业部门、地方政府的正向引导作用,推进高水平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二是积极构建技术经理人培育、使用、管理、集聚、激励的全周期服务体系。健全完善技术经理人科学规范的培训教材等知识体系,加大对技术经理人教育培训组织的监管力度,加强师资队伍培育,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分级培育矩阵。参照《技术经理人能力评价规范》,研究并建立细分行业能力水平评价标准,形成以“梯度化水平评价反向牵引教育培训,正向打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场景应用”的良性生态循环,全方位提高技术经理人执业能力,优化技术转移人才供给结构。三是畅通技术经理人职业发展路径。为技术经理人业务开展提供科技成果评价、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等赋能工具,充分利用各部门各地方建设的成果转化信息供需平台,协助技术经理人及时获得业务信息,同步建立技术经理人技术需求发布、对接预约、项目签约等全流程留痕机制,为其业务开展、佣金分配等激励措施落实落地提供保障。搭建技术经理人多元信用评价体系,规范从业行为,维护基本权益,对失信人员列入成果转化黑名单并予以公示。提高技术转移专业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水平,对标国际规则和管理,营造良好的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
科技部科技评估中心主任 聂飙
(责编:赵珊)